中医火神派孙秉严医案
中医火神派孙秉严医案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5528) 孙秉严,1927 年生,祖籍山东省莱阳市,天津著名肿瘤专家,擅用大剂量附子、干姜、 肉桂等,结合破瘀攻下等法,治愈许多癌症患者,其疗效时人罕有其匹。在其所著《孙秉严 40 年治癌经验集》、《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孙秉严治癌秘方》中有许多治愈案 例,本节所选即出自上述各书。 孙氏是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医家,在辨证和治病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简要介绍如 下。 ●独创“三印、两触、一点”的辨证方法 “三印”属于望诊范围,指察望甲印、舌齿印、腮齿印,用以辨识机体之寒热虚实;“两触” 属于切诊范围,包括触按胃、脐和触摸耳壳增生物,用以辨体内瘀滞之有无;“一点”即查看 全身皮肤小白点,测知毒结的有无。 (1)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亦称月痘),是甲板的新生部分 关于甲印的变化古医书记载较少,孙氏对甲印的认识是在观察大量病人中产生的。发现 病人甲印的形状、大小、数目都是不同的,与他们的体质、寒热症候是有关联的。这是孙氏 辨证最为独到之处。 正常甲印为健康甲印,两手数目应为 8 个,即除去 2 个小指之外,其余 8 指都应有甲印。 甲印大小从甲根向甲缘量起应在 2mm 左右(拇指可到 3mm)。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凸 出显得饱满。此种甲印多见于健康无恙者,说明气血冲和,阴阳平衡。 异常甲印与正常者相比较,甲印增大或缩小,有甲印的指数增多或减少,指全有或全无 甲印,都称为异常甲印。分为以下 3 种类型; ①寒型:甲印偏小或有甲印的指数减少,均属寒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寒、寒、 大寒 3 型。甲印变小在 l-2mm 之间,或个别手指甲印缺失(两手共合 3-7 个甲印)为偏寒型; 仅两拇指有甲印,余 8 指均无者为寒型 10 指均无甲印为大寒型。 寒型甲印是体内阳气虚衰而阴寒偏盛的表现。 ②热型:甲印变大或有甲印的指数增多,均属热型甲印。按程度不同也可分为偏热、热、 大热 3 型。8 个手指的中印大小正常或略大,又见 1 个或 2 个小指有甲印(一般较小)为偏热 型;9 指以上有较大甲印(均在 2mm 以上),或除 2 小指甲印较小外,余 8 指甲印均大于正 常者为热型;10 指都有特大甲印(超过甲体的 1/2)为大热型。 热型甲印是体内阳气旺盛,脏腑功能强壮的表现。 ②寒热交错型:此型介于寒热之间,又叫溶合甲,是由原有热型甲印发展而来。 此型甲印表现为甲印的模糊不清,颜色亦逐渐接近甲体的颜色。 一个人甲印与其父母的甲印表现出相似性,父母如果是大寒无甲印,子女也多无甲印。 说明甲印的生长具有遗传性。张景岳说过:“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 孙氏通过对大量肿瘤病人的临床调查表明,寒型甲印者占了绝大多数(80%)。说明恶性 肿瘤病人中体质虚寒者占大多数。 编者按:孙氏关于观察甲印以辨寒热的观点确实新颖,为分辨阴阳寒热提供了一个直观 的指标。编者曾亲予检验,发现这一方法并不完全合乎实际,所称甲印多者,不一定俱是阳 热,甲印少者也不一定皆是虚寒。庄严先生亦曾对此发表看法:“我接手的患者,阳热体质 近两三年从未见过,阴寒体质者比比皆是,甲印多者属阴寒之体也不少见。只不过甲印多者 服用阳药易于见效。疗程较短,用药量相对较轻就有显效。甲印多者出现寒象一般属于骤虚 性质,寒实证为多,非遗传体质使然。寒性体质甲印少者经过阳药的治疗,短时间甲印没有 太大的变化,虚寒证为多。但如果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生活起居的调养,身体状况好转,或 是体质发生逆转,甲印有的会有明显的改善,且先于体质的逆转出现变化。”因此,孙氏甲 印辨证法可供参考,不宜拘泥。 (2)齿印包括望舌齿印和腮齿印 所谓舌齿印即舌体边缘牙齿的压痕,是体内寒凝湿聚的表现,亦即中医通常所称的“齿 痕”,其主病意义确实是寒湿偏盛,因此可以说,孙氏所称舌齿印的辨证价值并无独到意义, 至少与辨甲印相比如此。 所谓腮齿印是口腔内两侧腮部粘膜受齿缘压迫的印痕(甚至颊粘膜被牙齿反复咬破成为 突起),多由胃腑寒痰湿停,上阻于口所致。印浅者,寒湿痰郁较轻;印深者,寒湿痰郁较 重。寒郁越久齿印越深,颜色越重(呈紫黑色),甚至咬成血疱。应该说,孙氏所称腮齿印, 中医学显然已有认识,通常称之为“腮印”。 孙氏认为,三印之中,以腮齿印的变化最明显,中阳虚寒得辛热可很快消失,饮食不慎、 寒凉过度又可出现; 甲印的变化最不明显, 治疗有效, 体质增强, 甲印新出的变化情况亦有。 (3)两触是指触摸耳壳和胃脘部 前者指触模耳壳有无增生物、 包括有无增厚和结节出现。正常人耳壳平整无结节或增厚。 凡见到耳壳上出现反应物的患者,多有明显的唇爪青紫,舌质紫暗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表 现,提示肿瘤病人气血郁滞比其他疾病严重。 后者指触按胃脘部, 相当于中脘穴部位和脐左距脐 2 寸(3 横指)左右处, 有无板滞感和压 痛。正常人腹软而平坦,无压痛,如出现胃脘板滞压痛,应考虑停饮或食积;脐左触之坚硬 而有压痛,是肝郁气滞的明显标志,提示肝气郁结、癥瘕积聚。两触在以化瘀驱毒攻下为原 则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胃脐压痛就是行气破瘀攻下的依据,这是必 须明确的。”“如果没有两触的阳性,是断然不敢用大剂破瘀攻下的。” 孙氏认为,临床肿瘤患者,两触阳性占 80%左右,证明肿瘤的形成与肝郁、胃肠结滞有 密切关系,也为确立行气破痰攻下的治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孙氏指出,印法不仅用于肿瘤的诊断,而且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在辨别症侯的寒 热虚实上道理都是相同的。 (4)“一点”是指皮肤表面出现的乳白色小点 正常人皮肤是没有白点的。病理状况下的小白点边缘清晰,较健康皮肤有凹陷,大小不 等,小者如小米粒,大者如黄豆粒或更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部无病痒感觉,无脱屑、角 化、萎缩、溃疡等现象。这种小白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较少。有诊断意义的是指达到 3 个以上,随时间推移增加,注意与汗斑和白癜风区别。 主病意义:皮肤小白点是体内蓄积毒结的外在表现。癌症经过驱毒治疗,有的人皮肤上 小白点的颜色可渐渐变没,甚至模糊消失。 ●肿瘤病人中寒型占 80% 孙秉严认为,肿瘤患者“不论是长江以北还是长江以南,也不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寒型和 偏寒型症候者最多,约 80%。”这是根据对 1000 人的总结分析得出的结论。另外,根据孙 氏“1978 年 11 月对门诊 200 例肿瘤患者的统计来看, 属于大寒型、 寒型、 偏寒型的占 82%, 大热型和热型者仅六 18%”。孙氏这一观点显然与近现代火神派名家如吴佩衡、祝味菊、李 可的观点十分吻合。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医家包括许多所谓名医都认为肿瘤是热毒为患,癌细胞等同于热 毒,用药不离白花蛇舌草、半支莲等寒凉药物,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如果以阴阳两纲为指 导,以阴阳辨诀为标准,不难看出大多数肿瘤的病机属于阳虚阴盛。近年来,许多有识者接 受了这一观点,按此认识投以温热药物,包括姜附之品,常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如卢祟 汉教授接诊的病人中,“肿瘤病人占 l/3,最长的现在已经 30 年了”。 ●擅用附子、干姜、肉桂等热药,具有火神派风格 孙氏说,寒证需用温药,认为张景岳对温药的使用很有独到之处:“凡用热之法,如干姜 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