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副高职称考试)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内科学 副高复习 1 中医内科证治总结 一、感冒 基本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病位在肺卫。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风寒证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达表汤合荆防败毒散 2。风热证 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银翘散 3.暑湿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5。 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病位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肺气不清,失于肃降,发为咳嗽。有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 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外 感 咳 嗽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 3) 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温燥;桑杏汤 凉燥;杏苏散 内 伤 咳 1) 痰湿蕴肺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 中医内科学 副高复习 2 嗽 4) 肺阴亏耗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 5) 肺气亏虚 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甘草干姜汤合补肺汤 三、胃痛-理气和胃止痛 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寒邪客胃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良附丸合香苏散 2、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保和丸 3、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柴胡疏肝散 4、瘀血阻滞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失笑散合丹参饮 5、湿热中阻 清热化湿、和胃止痛 清中汤 6、胃阴不足 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黄芪建中汤 1)胃气壅滞 理气和胃止痛 香苏散 2)胃中蕴热 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3)肝胃蕴热 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化肝煎 四、泄泻-运脾祛湿 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水湿清浊不分,以排便次数增多, 稀薄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湿泄泻 散寒化湿 藿香正气散 热泄泻 清热利湿 葛根黄芩黄连汤 滞胃肠 消食导滞 保和丸 胃虚弱 健脾益胃、化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 中医内科学 副高复习 3 五、 便秘 ― 通下+实 秘 清 热润 肠 通便,顺 气 导 滞/ 虚 秘 益气 养 血, 温通 开 结。 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或粪质 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症。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实秘 1、热秘(胃肠积热)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麻子仁丸 2、气秘(气机郁滞) 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六磨汤 虚秘 1)气虚便秘 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黄芪汤 2)血虚便秘 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润肠丸 3)阳虚便秘 温阳通便 济川煎 六、胁痛- 因脉络痹阻或脉络失养,引发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肝气郁结 疏肝理气 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 血府逐瘀汤 3、肝经湿热 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 4、肝阴不足 养阴柔肝 一贯煎 5、胆腑郁热 清热利胆 清胆汤 七、眩晕-病位在头窍,与肝脾肾相关。 病理因素有风、火、痰、瘀. 治疗原则:虚补实泻,调整阴阳。 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称为眩晕.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归脾汤 3、肾精不足 滋补肝肾,益精填髓 左归丸(阴虚) ,右归丸(阳虚) 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四神丸 气乘脾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 湿泄泻 清暑化湿 黄连香薷饮 中医内科学 副高复习 4 4、痰浊中阻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通窍活血汤 八、中风—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相关。 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 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病证。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中经络 1、风阳上亢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天麻钩藤饮 2、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 真方白丸子 3、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镇肝熄风汤 2、 中脏腑 1 、 闭 证 1、痰热腑实 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桃仁承气汤 2、痰火瘀闭 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羚角钩藤汤 3、痰湿瘀闭 化痰息风,宣郁开窍 涤痰汤 2、脱 证 阴竭阳亡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 3。 恢复期 1、风痰瘀阻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解语丹 2、气虚络瘀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 滋养肝肾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九、消渴-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基本治疗法则 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肺胃燥热 清热生津止渴 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 2、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 生津止渴 七味白术散 3、阴精(阴)亏虚 滋补肝肾, 益精养血 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 4、津伤燥热 清热生津 白虎加人参汤和玉液汤 中医内科学 副高复习 5 5、阴阳两虚 温阳滋阴补肾 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6、瘀血阻滞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 十、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 畅,引起的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 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风寒湿痹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蠲痹汤 2、风湿热痹(热痹)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白虎加桂枝汤 3、痰瘀痹阻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桃红饮 4、正虚邪恋(尪痹)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独活寄生汤 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防风汤 2。痛痹 经散寒,祛风除湿 乌头汤 3.着痹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薏苡仁汤加减 十一、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昼 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自汗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 桂枝汤 2)肺气虚衰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 3)心肾亏虚 益气温阳 保元汤或芪附汤 4)热郁于内 清泄里热 竹叶石膏汤 盗汗 1)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 归脾汤 中医内科学 副高复习 6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当归六黄汤 脱汗 益气回阳固脱 参附汤加味 黄汗 清热利湿 茵陈五苓汤 一、喘证 基本病机: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 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 实 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 祛痰降浊,宣肺平喘 二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