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______ -个被忽略的的领域 一、 学校制度文化的路径来源 学校制度文化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发展道路。学校制度文化根植于学校文化, 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层面。而学校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因此组织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渊源。 组织文化的概念又来源于人们对文化的理解, 因此文化概念的界定也是我们研究学校制度文 化的一个前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研究热潮--校园文化也对学校的发展起过很大 的作用,而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有什么关系也是我们应当厘清的。 1.学校制度文化的理论渊源 探究学校制度文化的理论渊源,我们需要理解“文化“这个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 阿尔文·托夫勒曾在其名著《第三次浪潮》中明确提出:“今天世界迅速认识到,在道 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的日趋堕落的社会,不论它有多么富有和技术高超,都不 能认为是一个进步的社会,进步不再以物质生活和技术标准来衡量。“衡量的标准是“丰 富多彩的文化“。[1]可见只有充分认识了“文化“的根本涵义,才能深入理解学校制度文化的 各个层面。 (1)“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一词对于我们是司空见惯, ,但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非真知“,我们若要给“文化“ 一个科学、全面且得到共识的定义却是极为困难的, 因为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至今, 对文化 的定义就有 300 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871 年,泰勒在其论著《原始文 化》中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 习惯。[2]人类学家米德认为,“文化就是社会或亚群体的习得性行为“。[3]我国《辞海》中的 定义是: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4]浩如烟海 的资料显示出“文化“一词的复杂性, 为我们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提供了支撑。 纵观各种定义, 我们可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以作为我们对“文化“最基本的认识, 即文化是建立在一个民 族或一个组织内部特有的价值观念之上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制度、行为方式的总和。这也 是作者对“文化“的粗浅理解。 (2)“组织文化“的内涵 “组织文化“概念提出之前,企业界率先提出了“企业文化“,这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二战后的战败国日本,到 70 年代其生产率竟然大大超过素以管理先进著称的工业 王国--美国, 当时日本经济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而相比之下的美国经济却出现式微。 日本人的成就使美国人极为震惊,于是一些美国管理学者如迪尔(T.E.Deal)、肯尼迪 (A.A.Kennedy)、大内 (W.G.Ouchi)等,试图从美、日企业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角度,挖掘影 响企业竞争力的深层原因。 他们发现,许多复杂的文化因素对组织的效益、 组织的成功具有 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大内在《Z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宣称:日 本企业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包括信念和价值观等在内的文化因素混合体; 迪尔和肯尼 迪则认为:“一种能够清晰阐释的文化可以告诉雇员在特定的情境之中,什么是企业所期望 的和他们应如何去行动“,这种文化特征表现越突出的组织越容易成功,反之,表现得越平 庸,组织成功的机会越少。[5]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管理界接连出版了四本畅销书: 《Z 理 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 《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 《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 和礼仪》 、 《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 ,被誉为企业文化的“四重奏“,这四本著作以 其崭新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例证, 令人信服地提出企业文化这一新的 理论体系,它们的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 正如人们对“文化“保持的“高山仰止“态度一样,关于组织文化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 衷一是。国外学者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舒尔·多普森( Sue Dopson)和伊安·莫 克内(Lan McNay)把组织文化界定为由礼仪、惯例、传奇、神话和信条等共同组成的混合 体;[6]这对组织文化的描述,是在揭示其构成要素。埃德加·希恩( Edgar Schein)认为,“ 组织文化就是一个基本模式的假定, 即某一组织在尝试着解决外在适应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 现的种种问题时,发明、发现或者开发出一种基本模式,并且这种模式相当有效,因此,它 被作为一种正确的方法传授给新的成员, 去思考或感受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7]沙因认为: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组织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 “(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组织文化做出定义, 主要有: 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 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 团体意识、 行为规 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8]组织文化可以概括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组织内部所形成的 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文化形态的总和。 它包括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 度、精神风貌等,其核心是价值观。组织文化是一套在组织中被共同分享的假设、信念、价 值规范、期望、仪式、符号等。 上述诸种解释虽然存在着分歧和差异,但多数都包含了以下特征:观察到的行为规则, 即组织成员在相互交往中使用共同的语言、术语以及与相互尊重和行为有关的仪式和典礼。 规范,工作群体的行为标准。 主导价值观,在学校中的典型表现是全体教师和学生的高绩效 水平、 低缺勤率、 低辍学率和高效率。 哲学观, 引导组织如何对待成员, 是组织的使命声明。 规则,在组织中与人相处的准则。情感, 组织的整体氛围。这些特征任何一个都不能独自代 表组织文化的实质,它们共同反映着并赋予了组织文化特定的意义。 (3)学校文化的内涵及内容 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简称,是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组织文化在学校领域 中的表现。富兰在其关于学校改革的研究中发现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 键因素。因此,研究学校文化对于学校的正常运转、健康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据台湾学者欧用生先生考证,对于学校文化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化的功能,限定教育内容, 强烈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动。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这种奠定于工具理性基础上的结构 --功能主义的研究取向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与反对,并采用现象学、诠释学、民族志等方法 研究学校文化。他们认为一向被忽视的诸如学校或班级中的知识选择、 组织和评价,学校中 社会化和文化的传递以及师生关系等, 是学校文化研究的关键。 同时,杰克逊等学者从课程 论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认为“在学校、班级中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非 学术性经验构成了 隐性课程 ,而这些非学术性经验的主体实际上就是学校文化。“ 尽管学校文化概念还没有达到统一,但因其有组织文化的一般性和学校的独特性, 可以做如下表述:学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组织里, 学校组织成员继承和长期形成的并得到全体成员积极认同的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