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 发挥 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 X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我 县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根据《X 省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 略规划纲要(X—X 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 X 届 X 中、X 中全会精神和 X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要求, 以建设中 医药强县为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方针,充分遵循中医 药发展规律, 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统领, 以提升中医药服务 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 用, 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 为推进健康 X 建设作出新的更大 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 X 年, 我县基本建成中医药强县, 政策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 全完善, 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 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 用、 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更 加合理。 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床位数达到 0.8 张, 每千人口中医执业 (助 理)医师数达到 0.4 人。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创建国家级 中医重点专科 2 个, 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 3 个, 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 5 个。 建成 8 个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100%的卫生院能够提供 10 项以上的中医药技术服务,10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 6 项以上的 中医药技术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达到全覆盖, 中医医疗服 务占总医疗服务量的 30%以上, 基本实现人人基本享有均等的中医药 服务。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惠民。 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增 进人民健康福祉,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 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 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 医药理论体系,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 势。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强化政府 在制度建设、 政策引导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激发中医药发展的 潜力和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 合,统筹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促进中医医疗、保健、科研、 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 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四、主要任务 (一)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1、健全中医药发展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巩固全 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 抢抓发展机遇, 全面提升县级 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各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行差异化的 中医药改革政策, 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中医药报销比例。 探索中医 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 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院内制剂等 纳入报销范围,引导群众认识中药、认同中医、认可中医中药。 2、推进中医体制改革。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中医医院现代管理 制度, 与省市三甲中医医院合作建立中医医疗联合体, 完善分级诊疗 制度有关政策, 大力推行名老中医多点执业, 制定中医转诊规范和接 诊流程。开展中医重点专科联盟建设,在县域内建立中医医疗集团, 全面推行县镇一体化等改革,建设县域内中医医疗中心。 3、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推进医养结合建设,鼓励现有民办医疗 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转型发展为康复、 养生、 老年护理等专科医 院。 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 诊所设置 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 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二)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县中医医院为主体、县 医院等其他医院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 中 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医院、妇 幼保健院按标准设置中医科、 中药房, 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床位数的 5%,鼓励有条件的其他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科。 2、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 程“X”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县域内中医诊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精神疾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 发挥中西医各 自优势, 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 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强化中医医疗质量管理, 全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实施单病种诊 疗方案。 到 X 年,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达到本院出院病例 数的 40%。 (三)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 1、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 用,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 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 医疗机构等创办中医养生保健机 构,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鼓励中医 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 调理和药膳等技 术支持。 2、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 合, 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建立中医医院康复科与卫 生院、康复机构的协作关系,加强与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合作,为适 宜人群提供规范、 有效的中医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训练。 支持中医 医院与县域内养老机构、 居民社区、 居家养老人群等建立医养协作关 系。 (四)大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加强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 系统研究总结当代老中医专家和国医 大师的学术思想、技术方法、诊疗经验和学术创新规律,鼓励开发使 用名老中医有效经验方。 加大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挖掘, 开展对中 医药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的调查、挖掘整理、研究评价及推广应用。建 设 1-2 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力争在中医药诊疗规范、方法技术上有 所突破,不断优化中医药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五)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支撑中医药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 健全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 体系,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做好名老中医推选工作,鼓励 名老中医、 基层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关系培养骨干人才, 建立年龄结 构合理的中医药传承队伍。 加大中医药人才招引力度, 增加中医和中 西医结合等专业高校毕业生的招录计划, 选派县级临床骨干中医师到 省级以上重点专科进修学习,继续开展“西学中”等培训,不断提升我 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评选 10 名市县级名中医开展师承工作。 遴选 10 名中青年名中医和 20 名中医技术骨干, 培训基层中医技术人 才 100 名。 (六)全面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围绕金银花、 黄芩等秦地优势药材, 打造一批 5 万亩以上的中药 种植基地。 建立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中心, 支撑培育 X 县地道中药材 加工企业,提高中药材产地加工生产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 发展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和专业 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