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经典著作学习考试大纲《温病学》doc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中医药经典著作学习考试大纲 温 病 学 课程名称:温病学 自学总学时:72 教学要求 学 习 内 容 参 考 书 自学时数 ※ ※ ※ ※ ※ ※ ※ ※ ※ 第一章 绪 论 1、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2、病温虚甚死。 3、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4、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是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5、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7、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8、至“王安道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9、疫者,以其延门阖户,又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 ?素问·玉版论要篇? ?难经·五十八难? ?素问·热论? ?素问·刺法论? 张仲景?伤寒论? 王安道 吴鞠通?温病条辨? 吴又可?温疫论? 1.5 ※ ※ ※※※ 二、温病的特点 10、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 11、天行之病,大那么流毒天下,次那么一方,次那么一乡,次那么偏着一家。 12、湿温一证,即藏疫疠在内,一人受之那么为湿温,一方受之那么为疫疠。 吴又可?温疫论? 庞安常?伤寒总病论? 王孟英引喻嘉言 1 ※ ※ ※※※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3、夏暑发自阳明。 14、炅那么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 15、瘟疫乃天地之邪气,假设人身正气内固,那么邪不可干,自不相染。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 ?素问·举痛论? ?景岳全书·杂证谟? 0.5 教学要求 学 习 内 容 参 考 书 自学时数 ※ ※※※ ※ 16、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之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17、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 18、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吴又可?温疫论? 吴又可?温疫论? ?素问·金匮真言论? 1 ※ ※ ※ ※ ※ ※ ※ ※ ※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19、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20、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假设雾露之溉是谓气。 21、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府也。 22、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23、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24、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25、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本脏? ?灵枢·决气? ?素问·痹论? ?灵枢·邪客? ?素问·灵兰秘典论? ?难经·六十六难? ?灵枢·营卫生会篇? ※ ※ ※ ※ ※ ※ ※ ※ ※※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26、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必形于舌。 27、时病重苔,杂病重脉。 28、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 29、斑出阳明,疹出太阴。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30、斑疹“红轻、紫重、黑危。〞 31、斑疹“宜见而不宜见多。〞 32、斑宜清化,勿宜提透;疹宜透发,勿宜补气。 33、白peí“或白如枯骨者多凶,为气液竭也。〞 34、热那么液不升而口渴,湿那么饮内留而不引饮。 吴坤安?伤寒指掌? 程门雪 叶天士 陆子贤?六因条辨? 雷少逸?时病论? 叶天士 叶天士 薛生白?湿热病篇? 1 教学要求 学 习 内 容 参 考 书 自学时数 ※※ ※※ ※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35、药味份量或可权衡轻重,至于治法那么不可移易,……立法之所在,即理之所在,不遵其法,那么治不循理矣。 36、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温热病热结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 37、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华岫云?临证指南医案? 柳宝诒?温热逢源? 吴锡璜?中西温热串解? 1 ※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与护理 38、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素问·刺法论? ※※ ※ 第八章 风 温 39、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40、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1 ※※ 第九章 春 温 41、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及春有非节之气中人为疫者,亦谓之温。 郭壅?伤寒补亡论? 1 ※ 第十章 暑 温 42、因于暑,汗,烦那么喘喝,静那么多言,体假设燔炭,汗出而散。 ?素问·生气通天论? 教学要求 学 习 内 容 参 考 书 自学时数 ※※ ※※ ※ ※ ※ 43、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也;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也。 44、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者皆称暑病。 45、暑热者,夏之令也,大行于天地之间,人或劳倦,或饥饿,元气亏乏,缺乏以御天令之亢热,于是受伤而为病。 46、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47、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张景岳 雷少逸?时病论? 王安道?医经溯洄集? 叶天士引张凤逵 王伦?明医杂著? ※ ※ ※ ※ 第十一章 湿 温 48、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徒清热那么湿不退,徒祛湿那么热愈炽。 49、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 50、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 51、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章虚谷 石芾南 刘完素 ※ ※※※ 第十二章 伏 暑 52、夏伤于暑,秋必jiē疟。 53、夏伤于暑,被湿所遏而蕴伏,至深秋霜降及立冬前后,为外寒搏动而触发。邪在膜原而在气分者,病轻而浅;邪舍于营而在血分者,病深而重。 ?素问·生气通天论?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1 ※ ※ ※ ※ ※ 第十三章 秋 燥 54、燥胜那么干。 55、燥者濡之。 56、诸涩枯遏,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57、秋燥一证,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 58、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