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第一部分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1、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 答: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世界是自然的论理工具,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 辩证法思想。 2、五星是怎样运行于中医临床的? 答: 中医借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分 属五行。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有生、克关系,生就是互相促进和助长;克就是是相互抑制和制 约。并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的互相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 响。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⑴整体观念:①人是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个部 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 的。同时,人生活在自然中间,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⑵辨证论治: “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 以综合分析、概括,以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 则。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 检验。 4、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病理学说;诊法与治则学说及预防。 5、什么是阴阳?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代表着事物相 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6、阴阳学说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答:⑴阴阳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⑵阴阳相互依存:就是说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⑶阴阳相互消长: 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而是处于互为消长的 运动变化之中。 ⑷阴阳相互转变: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7、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⑴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⑵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⑶用于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⑷用于诊断疾病; ⑸用于指导治疗; ⑹用于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 ⑺用于指导防病养身。 8、如何理解“阴胜则寒” “阳胜则热” “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 答: 是指阴阳失去相对平衡而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 疾病的变化就是正邪斗争的结果。 人体的抗病机能是正气,致病机能是邪气,阳邪致病,可使阳盛而阴伤,出现热证。阴邪致 病,则致阴盛而阳伤,出现寒证。阳气虚衰不能制阴,出现阳虚的虚寒证。疾病的病理变化 复杂多变,均可以用“阴盛则寒” “阳胜则热” “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来概括。 9、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答:如阳热盛而损及阴液者(阳胜则阴病) ,可损其有余之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 若阴寒胜而损及阳气者(阴胜则阳病) ,可损其有余之阴,用“寒者热之”的方法。反之, 若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至阳亢者;或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则必须补其 阴或阳的不足,也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 10、怎样理解“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答: “阴胜” “阳胜” 系指致病因素而言。 就是说明阴邪侵犯人体会伤及阳气而发生寒证。 反之,阳邪致病就会损伤人体的阴精而出热证。 11、设么是五行?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如何? 答: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系统的运动变化。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 侮规律来解释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相生即资生助长之意。 其规律是: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克制、制约之意、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 相乘即趁虚侵袭之意。其规律与克相同。 相侮也称相克, 即恃强凌弱之意。 其规律是: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火侮金。 12、何谓五脏六腑? 答: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1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主汗液;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14、肝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15、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16、怎样理解“脾为生痰之源” , “肺为贮痰之器”? 答:肺主宣降,脾主运化,在生理上肺中所需津气,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供给,另 一方面,脾所化生的津气有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才能输布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如果脾 失健运,水湿不行,聚而成谈,影响非得宣降便可出线喘咳、痰多等症状。故有脾为生痰之 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17、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气;司呼吸;主肃降;通调水道;主宣发;主皮毛;开窍于鼻。 18、怎样理解“肝肾同源” , “心肾相交” , “木火刑金”? 答: “肝肾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两脏同处下焦,感谢有利于肾精滋养,肾精也不断 的得到肝血的充养,精与血是相互滋生的,所以有“肝肾同源”的说法。 “心肾相交”指正常的情况下,肾水上奉制约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降温煦肾水使肾 水不寒,这叫“心肾相交” 。 “木火刑金”是由于干郁化火循经上行灼伤肺经出现的病理反应,可出现肋痛、易怒、 咳逆、咳血等症状,这就叫“木火刑金” 。 19、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 答:因为肺有主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肺气的肃降,能够促使水液运行,并能不断的 下输膀胱,所以有“肺主行水””和的“肺为水之上源”说法。 20、肾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主藏精,主人体的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下系二阴, 其华在发,开窍于耳。 21、心与肺的关系是什么? 答:心主血,肺主气,两脏同居上焦,而肺朝百脉,这就决定了心与肺在生理和病理上 的密切关系。心血与肺气是相互依存的,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而气的输布也需要血 的运载,所以前人说: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在病理上,若肺气虚弱,气不统摄,则 运血无力,循环淤阻,从而出现胸闷、喘息、气促、胸闷憋气等症。反之若心气不足,或心 阳不振,血脉运行不畅,也影响肺的宣发功能,而出现咳嗽、喘息、气促、胸闷憋气等症。 还有在某些外感温热病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从肺卫阶段直入人心,即所谓“逆传心包” , 也是肺心在病理上相互联系的一个例证。 22、心与脾的关系是什么? 答:心主血,脾生血,脾气足则血有生化之源,而心所主血自能充盈;血液运行于经脉 之中,因赖心气推动,得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亦常互为影响,如脾气虚 弱,运行失职,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或脾不统血致心血亏耗,或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影响 脾的健运,均可形成心悸、失眠、食少、肢倦、面色无华等主要症状的“心脾两虚”证。 23、心与肾的关系是什么? 答: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故心火必须下降于 肾,以滋肾阳,温煦肾阳,使心阳不亢。在生理状态下有这种“水火既济” 、 “心肾相交”的 关系。如心火不足,不能下滋肾阳,以致肾水不化,就会上凌于心,而见心悸、心慌、水肿 等“水气凌心”的症候。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就会心阳独亢,出现心烦失眠、多梦 的“心肾不交”的证候。 24、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