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详细笔记-巴班斯基
一、巴班斯基的生平一、巴班斯基的生平 巴班斯基巴班斯基 (1927-1987)(1927-1987) ,他是前苏联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是前苏联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教学论专家,毕生致力于教学论专家,毕生致力于 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 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巴班斯基不仅培养了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而 且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以总结“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 巴班斯基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期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 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更直接为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实验 材料。巴班斯基在此基础上与1972 年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 的方法》一书,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此后,他又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 化:一般教学论方面》 ,并在《国民教育》和《苏维埃教育学》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 列论文,来阐述自己的最优化教学思想。 巴班斯基(ЮрийКонстиновичБабанский, 1927—1987),是苏联当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1927 年 1 月 7 日巴班斯基诞生于罗斯托夫一个农民家庭。卫国战争期间他在一所国营农 场工作。战后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物理数学系。1949 年毕业后在中学 当物理教师,其间在职进修并获得教育科学副博士学位。后来调往罗斯托 夫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1971 年他成为苏联 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73 年获教育科学博士学位, 1974 年被选为苏联教 育科学院正式院士。 1975 年他调任该科学院附属的高级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并以院士秘书身份主持该科学院教育学理论和历史科研部的工作。1979 年 他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直至1987 年 8 月 9 日因心脏病突发猝然去 世。他生前还兼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中央理事会会长、全苏“知 识”协会附属心理学和教育学传播委员会主席、苏联最高学位评定委员会 教育科学评议会主席。 巴班斯基毕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 他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潜心进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 论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和积极现实意义的、颇有新意的完整的教 学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一生发表的著作约有三百 多部(篇),代表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教学、 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以上著作都有 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巴班斯基去世后,苏联教育科 学院编纂出版了《巴班斯基教育文选》,以纪念这位为教育理论作出杰出 贡献的教育家。 二、关于巴班斯基教学论的方法论二、关于巴班斯基教学论的方法论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最大特色, 就是其方法论基础”⑵那么其 方法论基础是什么呢?他把辨证的、 系统—结构方法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方法论 基础,在辨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引进“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其 中又以系统论为主,包括整体观、系统观、矛盾观、综合观、联系观、真理的具 体性原理、划出体系中主要环节的原理等。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 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看成是相互联系的。”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三、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产生, 与苏联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直接有关。 第一, 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要克服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性。 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 中期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论家们对一些基本的教学论问题看法不一,互相排斥, 方法论上形而上学和绝对化盛行。 以赞科夫为代表的各种教学实验取得很大成就, 但由于大 部分研究者只从某一方面研究教学现象,导致了片面性,只能使一部分学生获得较好发展, 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劳动教育问题。 第二,提出这一理论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1964 年教改的重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过分强调“高难度”和“高速度”原则, 使社会对 学校的要求与师生实现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之间存在差距, 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第三,最 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对罗斯托夫地区教育经验的总结。 60~70 年代,罗斯托夫地区的教师创 造了在普通学校中大面积消灭留级现象、 预防学生成绩不良的成功经验。 巴班斯基运用现代 科学的系统论思想,对这一经验进行了综合研究, 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原理。 他又 会同有关部门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四年实验研究,使这一理论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学。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概念 巴班斯基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以整体性观点、 相互联系 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这就是说,巴班斯基的理论把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 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 看成 是相互联系的,在相互联系中考察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用的形式和方法。 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 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 合理地 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 式和方法、 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 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一种目的性 非常明确的安排, 是教师有意识地、 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 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 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 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必须注意, 在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中, “最优的”一词具有特定的内涵, 它不等于“理 想的”,也不同于“最好的”。“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 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 取得的最大成果, 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 最优化是相对一定 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 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 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三)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评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有两条。 一条是效果标准,即每个学生在教学、教育和 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 (但不得低于规定的及格水平) 。这 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要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 第二,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这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等;第三, 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 和实际可能。 另一条标准是时间标准, 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 间定额。把这两条标准具体化,可以把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评价标准规定为:(1)在形成知 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 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 取得的最大成果;(2)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 (3)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 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4)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 和经费。 教学过程最优化可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总体最优化要求以综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