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件的定义
学习者学习的软件学习者学习的软件——“——“学件学件” ” 日期:2004-10-30作者(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2004.3 【我来说两句】 【关闭】 一、学件的内涵和产生背景一、学件的内涵和产生背景 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相应教学过程时,课件与学件都是教学软件,都是介于教与学的中 间媒体。课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也 是教师实现其教学主导作用的手段, 其使用的主体是教师。 而学件不仅与课件在概念上不同, 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服务对象、使用目的、结构特点、设计原则与制作要求的侧重点都有很大 的不同。 所谓“学件”,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用于学习的软件。它是以学习者为对象,以学习者学 习为中心模拟某种教学过程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它利用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来支持 “学”,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学习环境;提供协作学习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 交互机会。曾有人将助学型的CAI 课件称为学件,但真正意义上的学件,应当能在现代远程 教育中应用的,必须基于网络、多媒体、交互式的,具有画、声、数据同步传输的特点。在 网络环境下,学件其实是“网络学件”,即学习者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软件或参 考软件。 学件之所以在现代远程教育时代问世,是基于多种因素促成的。传统远程教育(包括函 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义式的或广播电视式的教学,只强调教师 的“教”而忽视学习者的“学”,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习者如何 “学”的问题,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故只需要课件,不需要学件。同时,传统的 远程教育,由于教育技术条件所限,即使想应用学件也不能实现。 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进化到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在教育观念上 有极大的改变。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应用于远程教育。建构主 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教育观支撑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的学习,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 和协助者。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观是学件产生的理论基础。 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建构主义教育观对远程教学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重要原因之一 是教育技术的落后。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 Internet 应用的日益普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才引起远 程教育界的广泛注意,在该理论指导下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设计、制作的课件日渐增多, 学习者也拥有条件来接受课件的教学。由于在远程教育环境下,以教师授课为特色的课件并 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因此引发人们对学件的设计构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属性 即“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显然,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 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 有利于该四大属性的充分实现,学件正是建构主义理论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诞生的 “宁磬 儿”。 学件是在网络环境下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在任何时段获取教学内容的 学习工具, 因此这种以学习者为主体、 以学习者学习为特色的学件, 可满足学习者的“发现式”、 “自主式”、“交互式”的学习要求。即使没有教师的教授,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件获取知识,达 到教学或学习目标。通过学件,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支配学习的节奏、内容,给自己 思维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还可以对某事件重复学习,强化学习效果。当然,学件对自己 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来说,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在现代远程教育以学习者为主 体的观念下,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应以学件为主,课件为辅,并把学习者、教师、软件(学件 和课件)三者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效益。 二、学件设计和制作的要求二、学件设计和制作的要求 学件的服务对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应该满足学习者自主求知的要求,并且应该 适应网络教育的特定学习环境。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在 “教与学”、“教师与学 习者”之间的侧重点也不同, 所以学件的设计制作不能照搬课件的方案, 在制作学件时考虑更 多的应该是学什么,如何学,还考虑学习者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学习者需要,等等。这里试 提出学件应该遵循的几个设计和制作的原则要求: 1 1.自学性原则.自学性原则 以学习者为对象、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学件,应该是一本优秀的“自学教科书”,应该 注重“学”的过程,其展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 要。这就要求学件内容具有科学性、广泛性和全面性,形式具有渐进性和启发性,全面贯穿 自学过程中的引、学、练及练习反馈和难点分析等各个环节,特别是还要便于学习者的自主 式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式的自我把握和控制,是对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的自由操控。在学件中还要为学习者提供种种基于课程的、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 资源,这也是自学性原则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件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即能适应他们的兴趣爱好、 知识基础、 学习方法、 年龄结构等特点。 学件特别要培养学习者“发 现式”学习的能力, 使他们不仅“学会”, 而且要“会学”,并使他们在信息时代环境中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 2.指导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学件不仅承担着自学课本的角色,也承担着教师指导的部分功能和责任。在学习者学习 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对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 助作用,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学件要体现教师在学习者学习中的导学和助学作用, 如网络环境下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难点的咨询、交流和反馈等;再如在 教学内容上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适应教学的层次性要求,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方 法上有建树,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等等。学件也应满足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在学 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另外,学件展现的内容对学习者的生活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要 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和经验,体验生活和不断增强自信心,并走向成熟和 获得个人的发展。 3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一个良好的学件应该包含符合其学科特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它通过性能良好、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页面,科学地表现知识结构并引导学习者快速、方便、准确掌握知 识内涵。由于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在重点难点方面要便于学习者自学消化,并且没有时间 和地域的限制,所以学件除了应具有教材内容的科学与丰富、展示过程的规范,还要求尽可 能地有充足的信息量,尽可能全面展示背景材料。网络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课 件展示的是某一节课或是教材中某一课的内容,而学件应该是展示某一单元或是某一系列的 内容,它应该保持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另外,学件对教材展示应有系统性。一门学科的 知识体系是相互关联、前后融合的;而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一般遵循着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为了使学习者便于深入地了解到整个知识体系全貌,学件内容应 该按顺序、分层次编排,使他们一开始从心理上能够认同并接受各种概念和原理,从而理解 和掌握它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