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总结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 《刘涓子鬼遗方》 :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 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 《普济方》 :是 15 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 :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 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 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 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 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6)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 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 2、损伤的病因 (一)外因 1)外力损害: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 a.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 b.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可引起相 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如跌仆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投掷手榴弹时肌肉强 烈收缩致肱骨干骨折 d.持续劳损 2)外感六淫 3)邪毒感染 (二)内因(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肝肾虚损是习惯性脱位的病理因素之一 三、临床检查 1、损伤的症状体征 (一)全身情况 1)轻:一般无全身症状,可伴气滞血瘀症 2)重:可较明显,甚出现休克症状 (二)局部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 a.畸形: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位,出现 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方肩畸形、餐叉畸形 b.骨擦音:骨折时,由于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用手触摸可 感觉到 c.异常活动:受伤前不能活动的骨干部位,在骨折后出现屈曲、旋转等不正常活动 d.关节盂空虚:原来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处于异常位置,致使关节盂空虚,这是脱位的 特征 e.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 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 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注: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关节盂空虚和弹性固 定是脱位的特殊症状体征 2、骨病的症状体征 (一)全身症状体征 (二)局部症状体征 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3、四诊 (一)望局部: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以及望肢体功能 (二)闻诊 1)听骨擦音 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 感,称骨擦音 2)听骨传导音:主要用于检查某些不易发现的长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 3)听入臼声:关节脱位整复成功时 4)听筋的响声(分类) a.关节摩擦音 b.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 弹响指:屈拇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在作伸屈手指的检查时可听到弹响声,多系 肌腱通过肥厚之腱鞘所产生,习惯上把这种狭窄性腱鞘炎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 捻发音:腱周围炎在检查时常可听到好似捻干燥的头发时发出的一种声音, 即 “捻发音” c.关节弹响声 5)听啼哭声 6)听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 7)闻气味 (三)问诊---发病情况 1)主诉:即患者主要症状及发生时间 2)发病过程 3)伤情:问损伤的部位和各种症状,包括创口情况 a.疼痛 b.肿胀 c.肢体功能 d.畸形 e.创口 四、骨与关节检查法 1、检查方法和次序 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关节活动→测定肌力→测量→特殊试验(特殊检查)→神经 功能→血管检查 2、测量检查 (一)肢体长度测量法 (二)肢体周径测量法 1)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2)如下肢常在髌上 10-15cm 处测量大腿周径,在小腿最粗处测定小腿周径等 3)通过肢体周径的测量,可了解其肿胀程度或有无肌肉萎缩等 (三)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 1)中立位 0°法:目前临床常应用的记录方法 2)邻肢夹角法 3、肌力检查 (一)检查内容 1)肌容量: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 2)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被动运动! ! ) (二)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主动运动! ! ) 1)0 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2)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3)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 4)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 5)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6)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4、临床检查法 (一)摸法 1)主要用途 a.摸压痛 b.摸畸形 c.摸肤温 d.摸异常活动 e.摸弹性固定 f.摸肿块 2) 常用手法 a.触摸法:常最先使用 b.挤压法:有助于鉴别是骨折还是挫伤 c.叩击法:有无骨折或是否愈合 d.旋转法:常与屈伸关节的手法配合 e.屈伸法:测量关节活动功能的依据,常以主动与被动活动进行对比 f.摇晃法:判断是否有骨与关节损伤 (二)特殊检查法(方法、阳性体征、意义、机理) 1)颈部 a.分离试验 方法:在作颈部椎间孔分离试验时,患者取端坐位,医生一手托着下颌,另一手托住枕骨 部,向上牵拉 阳性:如患者能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 机理:是拉开并扩大狭窄的椎间孔,舒展小关节囊,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使疼痛 减轻 b.颈椎间孔挤压试验 方法:检查时病人取坐位,头向患侧倾斜,并向后伸,检查者将双手放在前额,向下用力 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