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中医对睡眠的认识 中医有关睡眠主要有 4 种理论: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 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 很多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 代关于睡眠机理的中医论述大都基于此。 徐凌云和高荣林将中医睡眠学说概括为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 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 觉醒的基本原理;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 眠的运动本质;而神主睡眠学说这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 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董德懋则将睡眠障碍概括为:阴虚 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 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 俞宜年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且肝主疏泄,调节 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 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近年来不少医者从临床 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 及五脏, 统顾五脏实体病证。 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 从肝论治、 兼顾他脏、 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 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从精神情志论治 伊明瑞等认为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 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 多疑型、 紧张型、 抑郁型, 分别选用清热泻火、 疏肝降逆法, 滋阴清热、 理气解郁法、 清心宁神、 调和肝脾法等治之, 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郁青萍和高翔等认为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 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 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 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 陈武山认为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 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 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 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张其慧认为导致失眠一证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 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 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6.从胃论治 许映絮和陈英杰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应理解为:凡 伤及脾胃之阴阳气血,使胃气不安和者,均可导致或加重失眠。并认 为遣方用药应常常顾及胃气:苦寒败胃,清热泻火之品不宜大量、久 用,中病即止,或兼投养阴清热之品;重镇伤胃,重镇潜阳之品易伤 胃气,非阳亢者,应慎用之,推崇用琥珀及珍珠末,认为此二品镇惊 安神之力不弱,且不伤胃气,并可加入麦芽、神曲、鸡内金以助胃运 化;酸涩敛收,失眠多兼痰夹火,酸涩之品易留邪,邪若不去,终致 后发,故慎用。 7.从顾护阳气论治 唐国斌认为治疗失眠应该注意顾护阳气,尤 其是肾阳。失眠初发之时,人体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 主要表现为火热阴虚之象, 但交感神经长期兴奋则会逐渐疲劳而形成 阳虚证,这时应适当考虑应用补阳药作为反佐;如果长期失眠,阳气 必亏,更应重视温阳药的应用,而他法则不足以取效或取效缓慢。在 临床上强调使用肉桂等温阳通阳之品。 8.从交通阴阳论治 孙建平认为失眠的根本病机是卫气浮燥于外 而营阴孤立于内,阴阳阻格不通所致。因此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以药 引阳入阴。半夏同时具有从阴到阳及从阳到阴的特性,具有交通阴阳 的作用,因而在治疗失眠的方药中应该选用,不应畏其辛燥。 9.从瘀论治 赵成志等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观点,认为顽固 性失眠治必活血化瘀,宜用血府逐瘀汤之类。 虽然各位医家提出了众多辨证新思路,但少有创新性,大都是在 睡眠障碍总体辨证思路中强调某一点,依据的大都是自己的个人经 验,且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依据。 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1.汤剂 汤剂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中医药疗法,大多数在辨证论 治的基础上,循经典古方而治,而有些医家则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创汤 剂: 连玲霞自拟清浊安神汤 (茯苓 30g, 柴胡 15g, 川芎 9g, 半夏 10g, 陈皮 10g,枳实 10g,黄连 9g,黄芩 9g,当归 10g,泽泻 9g,车前子 10g,石菖蒲 15g,远志 10g,甘草 9g)治疗失眠,总有效率 95.8%。 陈祖周自拟加味生铁落饮(生铁落 100g,丹参 30g,茯神 15g,远志 10g,琥珀 10g,辰砂 5g,柏子仁 20g,制胆星 10g,桔红 5 钩藤 10g, 龙胆草 10g,白芍 15g,淮小麦 30g,大枣 15g,炙甘草 10g)治疗梦 游症,取得较好疗效。王昆在控制饮食和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基础 上,自拟地黄枣仁汤(炒酸枣仁、夜交藤各 30g,生地、茯神、丹参 各 20g,山药、枣皮、枸杞、桑葚、合欢皮、五味子、川芎各 15g, 炙甘草 10g)治疗糖尿病并发失眠,总有效率 100%。 2.中成药 张洪俊强调使用中成药也应该辨证论治,用逍遥丸治 疗肝郁脾虚型不寐,每次 6g, ,每日 2 次。用血府逐瘀汤口服液治瘀 血内阻型不寐,每次 10ml,加龙胆泻肝丸 5 粒,每日 2 次。用生脉 饮口服液治气阴两伤型不寐,早晨、中午各 10ml,晚临睡前服 20ml。 先予藿香正气胶囊, 芳香化湿、 健脾和中, 后改归脾合剂, 益气健脾、 养血安神治脾虚湿困型不寐,藿香正气胶囊每次 2 粒,每日 3 次,归 脾合剂每次 100ml,每日 2 次。 3.单味药 许英章对于长期体弱畏寒不寐者,采用每日煎服一杯 淫羊藿代茶,用量可从 10g,开始,如无不适,1 周后增至 15g,2 周 后增至 20g。付美琴等仿西医晨兴奋、晚镇静,自拟失眠方: (1)五味子 30-60g,捣烂,水煎,每晨空腹顿服。 (2)炒酸枣仁 30-90g,水煎,每晚睡前顿服。 (二)外治法 1.针刺治疗 和汤剂治疗一样,一般均依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刘月芝认为失眠与中风有相似之处:病位均在脑,均与神志有关,病 机属于上实下虚。据此提出针灸治疗应该采用清上补下法,选穴为: 头三神(神庭、本神、四神聪) 、风池、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 三阴交、太冲。患者取平卧位,头三神平刺,用连续压手法,以得气 为度。曲池、合谷、外关用捻转泻法,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用捻转 补法。治愈率 78.0%。刘瑞云认为老年人失眠多为阴津亏耗,不能制 阳,阴阳失交所致。根据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 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的理论,以针刺阴经为主治疗老年 人失眠症 38 例,治愈 24 例。有人则善于特殊取穴,向诗余等针刺背 俞穴治疗失眠 59 例,取肾俞、心俞、胃俞,针尖对准脊柱斜刺;对照 组口服安神补脑液。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6.5%, 对照组 70%, P 《0.05。 樊留博等报道用皮内针治疗失眠症,取穴:心俞、神门、三阴交,耳 穴为神门、皮质下。心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心胆气虚加胆俞。对 照组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定片,每次睡前 30 分钟服用 5mg,每晚一 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75%;对照组有效率为 64.3%;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P《0.05) 。 2.推拿治疗 成为品采用按摩治疗,取穴:主穴有心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