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填空题 1.应用性、实践性 2.生活性、道德性、人文性 3.年龄阶段目标 4.学前儿童的发展、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 5.强化评价法、情境体验法、角色扮演法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及社会教育 7.时间取样观察法、行为核查观察法 二、简答题 1.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通过幼儿园教学、日常生活以及家、园、社区合作3 个方面来 进行。这 3 个方面各有特色却又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为儿童的社会性良好发展提供支持。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主要 包括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也包含了 很多社会教育的因素, 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出现社会教育的机会。 教师应重视各种情况下的随机 教育, 使儿童的日常生活都成为教育的有效途径。 主要包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点滴进行社会教 育,利用节日活动进行社会教育。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学前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 外部因素。因此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教育。 2.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 童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儿童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符合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 运用角色扮演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 创设的情境应是儿童熟悉并且喜欢的,扮演的角色也应当是儿童认识并且能够理解 的。 ② 要给儿童自主选择扮演角色的权力,而不能由老师硬性安排。 ③ 尽量以扮演正面角色为主,若需要反面角色,则应避免让某一儿童经常性扮演;不能 用扮演反面角色的方式来惩罚儿童; 在反面角色选派时, 要注意观察, 以免让儿童困窘或不安。 ④ 教师要对儿童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个性内向、不善于或者因害羞而不愿意扮 演的儿童进行鼓励和启发。 3.答:正强化是指当被强化人出现他人所期待的操作性行为后,立刻给予其所需要的强 化物,则被强化人再次出现同样操作性行为的可能性和次数会增加。 正强化时教师应当明确学前儿童要强化的行为是什么,尽可能使其具体化,这样才能更 好地实施,如果强化行为过于宽泛,则强化的针对性不强,也无法考察强化的效果。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正强化运用必须及时,才能使儿童良好的行为得到保持,不利行为得到消退,否则时间 过长,强化的效果就会减弱。同时避免强化法的误用,避免对不当行为进行正强化,避免期望 行为还未出现就撤销厌恶刺激。 4.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原则是人们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反 映,是指导、制约和规范评价行为的准则,以使评价活动顺利达到预期目的。 主要包括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 结合的原则以及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论述题 1.答: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对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在 区域活动中,儿童可以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并且可以与同伴协商、配合,既可以培养儿童 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可以加强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合作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 和儿童的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在设计区域活动类型时,教师应考虑儿童的需要, 满足儿童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等多方面的需求; 创设区域活动也应当选择合适的 材料;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对儿童的引导; 活动时要设置一定的活动规则, 活动规则要顾及实用 与实效,但不能对儿童活动进行控制。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能极大地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使儿 童更好地认识社会,培养其与人交往的技能,以及互助、合作、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游 戏特别是角色游戏, 能很好地解决儿童对社会认知不足和缺乏社会实践的问题。 教师应当根据 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社会现实的需要, 安排儿童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 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社 会行为意识,体会角色的社会职责,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2.略 四、案例分析题 答:通过角色扮演,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体验他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内心情感,感 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本案例中几个女孩学到了沟通与协商解决问题的能 力。 运用角色扮演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 创设的情境应是儿童熟悉并且喜欢的,扮演的角色也应当是儿童认识并且能够理解 的。本案例中,女孩扮演的角色是她们熟悉且喜欢的妈妈,能够据此产生共鸣。 ② 要给儿童自主选择扮演角色的权力,而不能由老师硬性安排。在角色扮演中老师应引 导儿童对同一角色采取不同的表演与表现方式, 以此,同样的情境就可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从 而有利于学前儿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 尽量以扮演正面角色为主,若需要反面角色,则应避免让某一儿童经常性扮演;不能 用扮演反面角色的方式来惩罚儿童; 在反面角色选派时, 要注意观察, 以免让儿童困窘或不安。 ④ 教师要对儿童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个性内向、不善于或者因害羞而不愿意扮 演的儿童进行鼓励和启发。 ·2· 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一、填空题 1.情感、社会认知 2.本我、自我、超我 3.行为、个人认知因素、环境 4.道德认识、他律 5.微观系统、外层系统、长期系统 6.家庭环境、教育环境 7.父亲 8.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 二、简答题 1.答: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两大方面。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环境。影 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区环境以及大众传媒环境。 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学前儿童自身的各种因素,如气质、认知水平、参与 的积极性等都会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 2.答:电视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消极作用。首先,电视有可能使学 前儿童在认知上与现实产生差距。 幼儿的认知简单、 思想单纯,很容易对电视节目的内容信以 为真,长时间下去,会分不清现实与电视的分别。其次,电视可能会使幼儿变得孤独、冷漠。 电视甚至成了现代城市中的幼儿唯一的伙伴。他们长时间地坐在电视机前,不串门、不交往, 也不去参加活动, 只从电视中获得依赖和满足, 这都极大地妨碍了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最 后,看电视可能导致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增加。 学前儿童的是非分辨能力不强, 他们无法判断 电视上的行为是否正确,容易进行模仿。一些凶杀、枪战等成人节目不断地影响幼儿, 甚至一 些儿童电视节目也在不合时宜地宣扬暴力、 战争和称霸宇宙等, 内容经常涉及打打杀杀, 甚至 和外星球的人也要打仗。这些都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社会性的形成。 3. 答: 各种环境因素必须通过影响每个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任何环境因素要被个人所接受和理解才能发挥其影响作用, 从而产生效果。 在学前儿童社会性 发展的过程中,学前儿童自身的各种因素,如气质、认知水平、参与的积极性等都会影响其社 会化的进程。 (1)气质 入幼儿园后,由于幼儿的气质特征更加明显,由此所决定的思维的灵活性、注意力的稳 定性以及情绪和情感的表现等都不同, 因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