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及释义.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015 年版) 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 应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这个定义提示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而是 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 有和 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 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社会适应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 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 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 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 性环境。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 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是造成 环境恶化的根源。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 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讲求卫生的社会公德,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 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作贡献。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献血救人,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无偿献血利国、利人、利己、利家人。 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 200 毫升,最多不 得超过 400 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 6 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 血”,“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 补贴”。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一定要到国家批准的正规血站献血。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都应得到人们的理 解、关爱和帮助,这不仅是预防、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更是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接纳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患者,不要让他们 感受到任何歧视。要鼓励他们和疾病作斗争,积极参与疾病的防治工作。对精神障碍患者, 要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患者的家庭成员要积极帮助他们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担负起照料和监护责任。对于残疾人和康复后的精神障碍患者,单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 和接纳他们,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检查中若发现健康 问题和疾病, 应及时就医。 有针对性地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 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 且<90 mmHg;腋下体温 36℃ -37℃;平静呼吸 16-20 次/分;心率 60-100 次/分。 正常成年人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 90mmHg,小于 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 60mmHg,小 于 90mmHg,白天略高,晚上略低,冬季略高于夏季。运动、紧张等也会使血压暂时升高。脉 压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为 30-40mmHg。收缩压达到 130-139mmHg 或舒张压达到 85-89mmHg 时,称血压正常高值,应当向医生咨询。 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为 36℃-37℃,早晨略低,下午略高,1 天内波动不超过 1℃,运 动或进食后体温会略微增高。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次为 16-20 次/分,老年人略慢;呼吸频次超过 24 次/分 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及心衰等;呼吸频次低 12 次/分为呼吸过缓。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心率为 60-100 次/分,超过 100 次/分为心动过速,低于 60 次/ 分为心动过缓,心率的快慢受年龄、性别、运动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 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相对于疾病所造成的致死、致残风险和经济、精神损失,接种疫苗的费用是很少的。接种疫 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 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我国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 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A 群流脑疫苗、A+C 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出血热疫苗、 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预防 15 种传染病。 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儿童出生 1 个月内应办理预防接种证, 每次接种疫苗 时应携带预防接种证,儿童在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是儿童的基本权 利,儿童监护人应按照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 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致病 性强,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免疫 力低、抵抗力弱,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和流感病毒匹配的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 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 轻患流感后的症状。儿童、老人、体弱者等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 流感疫苗。由于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得有效保护。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 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指含有病 毒的血液经破损的皮肤、 粘膜暴露而传播, 或含有病毒的血液通过输血或者血液制品而传播。 与感染者共用针头和针具、 输入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成分、 移植感染者的组织或器官可造成传 播;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和牙刷、文身和针刺也可能引起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指(异性或同 性)无防护性行为引起的传播,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会因生殖体液的接触而传播。母婴传 播是指感染病毒的母亲经胎盘或分娩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以通过哺乳传给婴儿。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都不会借助空气、水或食物传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 滋病、 乙肝和丙肝患者或感染者的一般接触不会被感染。 艾滋病、 乙肝和丙肝不会经马桶圈、 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 拥抱传播,也不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