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诊断实用标准
实用标准文案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261-2006WS261-2006)) 1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 诊断原则、 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血吸虫病的 诊断。 2 2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2.1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 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 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2.22.2 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由于人在短期内一次感染或再次感染大量血吸虫尾蚴而出现发热、 肝 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 潜伏期大多 为 30d~60d,平均约 41.5d。 2.32.3 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 是指人体经常接触疫水或少量多次感染血吸虫尾蚴使临床表现较轻, 或无症状、 体征。 急性血吸虫病未治愈者, 也可演变为慢性血吸虫病。 2.42.4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是指出现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征, 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 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患者。病人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 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一般经过 2 年~10 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可 演变成晚期血吸虫病。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3 3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3.13.1 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 A A)) 3.1.1 发病前 2 周至 3 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3.23.2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A A)) 3.2.1 发热、肝脏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 肝区压痛、脾脏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 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3.33.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 3.3.1 下列试验至少有一种反应阳性(见附录 B) 3.3.1.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3.3.1.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3.1.3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3.3.1.4 环卵沉淀试验。 3.3.1.5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3.3.2 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见附录 C)。 3.3.3 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见附录 C)。 3.43.4 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 4 4 诊断原则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5 5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5.15.1 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5.1.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 3.1.1 和 3.2.1。 5.1.2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 3.3.1 或 3.4。 5.1.3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 3.3.2。 5.25.2 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 5.2.1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 3.1.2、3.2.2 和 3.3.1。 5.2.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 3.1.2、3.2.2 和 3.3.2 或 3.3.3。 5.35.3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5.3.1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3.1.2、3.2.3 和 3.3.1(既往确诊 血吸虫病者可血清学诊断阴性)。 5.3.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 3.1.2、3.2.3 和 3.3.2 或 3.3.3。 6 6 鉴别诊断(参见附录鉴别诊断(参见附录 D D)) 6.16.1 急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急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疟疾、伤寒、副伤寒、肝脓肿、败血症、粟粒型肺结核、钩端螺旋体 病等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与急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6.26.2 慢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慢性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结核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症状有 时与慢性血吸虫病相似,应注意鉴别。 6.36.3 晚期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晚期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应注意结节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疟疾、结核性腹膜炎、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等与晚期血吸虫病有相似临床症状疾病的鉴别。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A.1A.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分布在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广东、广西、上海、福建、浙江等 1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流行区最东为上海市南汇区,东经121° 51′;最南为广西的玉林市,北纬 22°20′;最西为云南省云龙县,东 经 99°04′;最北为江苏省宝应县,北纬 33°15′。血吸虫病的传播 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特点,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人和40 多种哺 乳动物均可感染血吸虫病,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人或其他 哺乳动物接触了疫水后感染血吸虫。 影响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 如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质、土壤、植被等。社会因素是指影响 血吸虫病流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 A.2A.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A2.1A2.1 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血吸虫病 对发生于初次感染者,在接触疫水后 1d~2d 内,在接触部位的皮肤 出现点状红色丘疹,部分病人感到痒。突出症状是发热,特点是病人 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 病人症状明显减轻。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 重者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脏肿大。 若不及时治疗, 会迅速出现消瘦、 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可导致死亡。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A2.2A2.2 慢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偶有轻度肝脏或脾脏仗大,多数肝功能正常。 但可因重复感染而出现明显的症状与体征。 常见的症状有间歇性慢性 腹泻、慢性痢疾。腹泻、粘液血便常于劳累后加重。有的可表现明显 的肝脏肿大,以左叶显著,且部分人有脾脏肿大。嗜酸粒细胞多数增 高。 A2.3A2.3 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患者常有不规则的腹痛、腹泻或大便不规则、纳差、食后上腹部饱胀 感等症状。时有低热、消瘦、乏力,导致劳动力减退。常伴有性功能 减退。肝脏肿大,质硬,无压痛。脾脏肿大明显,可达脐下。腹壁静 脉曲张。进一步发展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甚至出现肝 昏迷。患者可因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病毒性肝炎而明显加重病情。 晚期血吸虫病分为 4 种类型:①巨脾型:指脾脏肿大超过脐平线或横 径超过腹中线者。②腹水型:患者常在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过 度劳累或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后诱发, 腹水可时消时现,病程从数年 到 10 年以上。③结肠增厚型:亦称结肠肉芽肿型或结肠增殖型。常 表现有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左下腹可触及肿块或索 条状物,有轻度压痛。④侏儒型:系儿童时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又 未及时治疗所致,患者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实验室检查多见贫血、 肝功能异常,严重病例(如腹水)可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B.1B.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