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缝合方法
肌腱缝合方法及生物力学研究肌腱缝合方法及生物力学研究 返回首页在线咨询 一、肌腱缝合方法 1.Bunnell 缝合法:用带双针的肌腱缝线进行缝合。从肌腱的一侧向远端斜行 穿过肌腱中心在对侧出针,将缝线抽至一半处后,再从对侧斜行进针穿回。按此法再 作 2 次,使缝针从肌腱断端出来。另一根缝针先平行穿过肌腱至对侧,再按前述方法 从近端向远端、从一侧向另一侧斜行缝合 4 次,最后也从肌腱断端出针。肌腱的另 一半则从断端进针,按相反方向缝合,最后在远离断端处打结。经此法修复的肌腱缝 接处抗张力强度较大,但易造成肌腱缝接处绞窄,对局部血液循环影响较大,不利于 肌腱愈合。 2.:Kessler 缝合法:从肌腱断面垂直进针至远离断面约 1 cm 处穿出后横行穿 过肌腱至对侧,再垂直进针从断面出针。按同样方法缝合肌腱另一半,最后在肌腱断 端打结。此法缝合的肌腱缝接处抗拉力较强,是目前较常应用的方法之一。自 Kessler(1973)报道后有很多改良方法。如用两根缝线分别从远离断面处进针、出 针,使两线结均打在断端外、在肌腱两断端间加上一圈间断缝合等。Barrnakian 等 人的改良最具新意。他们先在肌腱两端各做一小切口,用带圈缝线从一侧小切口进 针、肌腱断端中心出针,再从另一肌腱断端中心进针、该侧的另一小切口出针,然后 再作 Kessler 缝合,但需注意将 Kessler-缝合横行的缝线穿过套圈内,最后收紧套 圈缝线使用于 Kessler 缝合的缝线承受套圈缝合缝线的力量,肌腱断端因此紧密靠 拢。他们通过力学测试发现,该方法使缝合处出现裂缝所需的力量比普通 Kessler- 缝合法增加 l 倍。认为可用于肌腱修复后控制下的早期主动活动。 3.编织缝合:可用于肌腱转位或肌腱移植时的缝合。在接受肌腱中心做一纵向 切口,将转位肌腱从此切口中穿过,并在此用缝线将两肌腱缝合,再远离此孔约 0.5 cm 处,与前孔平面呈 90~刺另一孔,将转位肌腱从此孔抽出并缝合,最后将转位肌腱 末端包埋于接受肌腱内。本法缝合处有很强的抗张力,且肌腱表面较光滑,粘连较 轻。 4.PLllverltaft 鱼口状肌腱端端缝合法:用于肌腱移植且两肌腱直径不等时, 先按编织缝合的方法在粗肌腱同一平面上作相隔约 0.5 cm 的两个孔,将细肌腱先后 从这两个孔穿过并缝合,将细肌腱断端埋在粗肌腱内,最后将粗肌腱断端剪成 V 形, 使其似鱼口状将细肌腱包含其中。 5.8 字形缝合法:进针处距肌腱断端约 0.5 cm 呈 8 字形环绕缝合腱端。此方 法常用于新鲜肌腱断裂的缝合或直径相等的肌腱修复。本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对肌 腱缝合点血液循环影响大,抗张力弱。 6.Kleinert 缝合法:用单针缝线从肌腱断面一侧进针,斜向另一侧出针,然后 沿肌腱长轴垂直的方向经肌腱中央穿至对侧,接着斜向进针从肌腱断端另一侧出 针。再按同样方法缝合断裂肌腱的另一半,在断端间打结。最后在断端间加上一圈 连续缝合。Koch—Mamn 对此法进行了改动,缝法相同,但采用两根针分别缝合肌腱 两端,故在断端间有两个结。另外在断端间采用的是一圈间断缝合而非连续缝合。 据报道,此法简单方便,对肌腱血液循环干扰较少,且抗张力较强。 7.BeckeI…缝合法:即斜面缝合法。将肌腱两断端修整成相对应的斜面,然后 进行间断缝合。由于断端呈斜面,改变了肌腱受力方向故抗张力较强。但缝合处线 头较多,易形成粘连,且肌腱长度受损失。 8.Tsuge 缝合法:包括单套圈缝合法和双套圈缝合法。单套圈缝合法是用连体 针圈形单丝线距腱断面约 l cm 横穿 l 针,再将针套入线圈内,拉紧锁住少量腱外膜 及肌腱束,然后将针纵向刺入肌腱,并从腱断端偏掌侧进针,再穿人对侧腱断端,同样 偏掌侧进针,离断端约 l cm 将针引出。牵引拉紧使其断面对合,将线圈一端剪断,在 近旁处再横穿 1 针,出针后与剪断线打结。双套圈缝合方法与单套圈相同,只是将两 缝线分别置于肌腱两侧,可以增加抗张能力。汤锦波等按此方法缝合 3 组,一组位于 掌侧,另两组分别位于背外侧,据报道具有更大的抗张力强度。郑承泽等报道的一组 30 例 54 指屈肌腱损伤和邝石峰等报道的一组 40 例 63 指采用单套圈缝合配合早期 功能锻炼,均取得良好效果。 9.Ikuta 缝合法:应用带针圈形缝线距腱断端约 1.0 cm 处进针,断端出针,留 下圈形线尾。用另一针将圈形线尾用 8 字形缝合将其固定。然后将线牵引拉紧。距 1.0 cm 处肌腱上做一纵向小切口,针再穿人腱的另一断端,并从此小切口引出,将剪 断的圈形线用一 8 字形缝合锁住,打结固定。本法的优点是大部分缝线嵌入肌腱,外 面基本不露线头;缺点是抗拉力强度不够。 10.Tajima 缝合法:距肌腱断端约 0.5 cm 处偏掌侧进针,经肌腱断端达对侧肌 腱穿出,再从距出针处旁开 0.3 cm 处进针,回到原进针处旁开 0.3 cm 穿出打结。同 样方法在对侧缝合。 11.MacMillan 缝合法:用于修复Ⅱ区屈肌腱损伤。在Ⅲ区将屈肌腱近端行 BLlnnell 缝合,然后将缝线通过腱鞘全长,引至 I 区,并从肌腱两侧穿到手指背面, 用纽扣固定。肌腱断端问则用细丝线间断缝合。据称此法允许术后立即活动,且对 肌腱愈合无影响。 12.其他方法:吴绍玺等报道的肌腱内横向结扎缝合法,刘伟忠等报道的双 U 扣 锁缝合法,邢继平等报道的环扎式肌腱缝接法等均有良好效果。 二、肌腱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 最大抗牵拉强度又称最大抗张力或抗断裂力,是指肌腱被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 力量,是肌腱生物力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早在 1938 年就由 H()wes 和 Harvey 最先报道。Ma—mn 和 AIlenM(1941)首先引入此法来测量肌腱愈合强度。以 后很多学者借用这种方法通过测量缝合的肌腱出现裂缝和完全断开时所需的载荷来 判断不同肌腱修复方法的牢固性。 肌腱修复的强度包含两方面,一是在缝合的早期,肌腱还未愈合时,缝线对肌腱 两断端的连接力,这种力量需直至维持至肌腱完全愈合;另一是肌腱完全愈合后不再 依赖缝线而靠其自身的强度来承受肌腱活动时的牵拉力。 1.不同的缝合方法缝线对肌腱两断端的连接强度:从以往研究结果看,不同缝 合方法所产生的连接强度有很大差别。Greelawald 等以兔肌腱为实验对象,对改 良}]alsted 周围缝合法、改良 Kessler 缝合法、改良 Becker 缝合法等 7 种缝合法 所产生的力学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改良 Keaslel-缝合法、改良 Beckel…缝合 法在术后 2 周和 4 周肌腱强度无明显差异,在术后 4 周都高于缝合初始时的强度,但 是改良 Kessler 缝合法肌腱强度在术后 2 周有个下降的过程。因此,作者认为应用 改良 Becker。缝合法修复的肌腱可在术后早期活动。昌耘冰等对改良 KessleR 法、Lee 法、Becker 法和 Savage 法缝合的 28 条人肌腱标本抗拉力强度比较,发现 Savage 法缝合肌腱抗拉力强度最大,Becker 法其次,Lee 法最小。番丞中等以猪肌 腱为实验材料,对改良 Kessler 缝合法、津下缝合法、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