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案背景:教案背景: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 本 组承接了四上教材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这一专题,学生通过继续 学习名人、伟人、普通人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学习其优秀的品质,从 而使自己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本单元教材又承接了五下教材第七单元 “作家笔下的人” 专题,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通过对人物的描写 体现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作为本组的第一篇文章,要 围绕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 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 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课题教学课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 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 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 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 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 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 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 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 在第 2 自然段和第 5 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 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 说明了伽利略在双方力量对比 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在冒着多么大的风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 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 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对名人一向是很崇拜的,用“名人效应”教育学生,事半而功 倍。四年级的学生在大胆质疑,毅力的训练方面容易出现反复,因而 思想上的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人物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2)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品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 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 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课前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 传记或图片资料,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认 识。 2.课件演示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4.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第 一一 课课 时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 世纪意大利 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 大家介绍一下? 2. (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 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 1590 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 下面就请 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板书课题:两个铁 球同时着地) 二、二、 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 生了怀疑并通过分析和多次试验得出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结论, 取得了科学研究新成就。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学习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四、理清课文层次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 第一部分(1) :简单介绍伽利略。 • 第二部分(2—4) :在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 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 验。 • 第三部分 (5—6) : 伽利略的试验使人们看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 地的事实。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与想法?对伽利略有什么认识?把你 的想法小结一下吧! 第第 二二 课课 时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新词。 2.指名朗读。 二、研读文本,深化感知二、研读文本,深化感知。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 2 自然段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信奉——怀疑 (2) 、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 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吗?” 2、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1)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让伽利略产生了怀疑? 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 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 倍。 (2) 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画出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句子。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 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 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 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 磅重,落下的速度 应当比 10 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 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3、教师范读第 4 自然段 (1)伽利略做了很多试验,发现了什么、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 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 地 ,铁球往下落的 速度与铁球的 轻重没有关 系。 (2)伽利略向学生宣布了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 次公开试验,是为了什么? 经过严密推理和反复实验后证明自己地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 果。目的: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 科学态度。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 5 自然段 (1)很多人开到斜塔周围,是为了看伽利略做试验的结果吗?(不 是)那么到底是为了看什么?(看谁是胜利者) (2)人们是怎样评价伽利略的?学生画出相关语句。 (3)人们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做真理。 2、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找出伽利略做实验的语句。 (2)人们为什么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3)大家明白了什么?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是对的。 (三)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的一个怎样的人?(三)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的一个怎样的人? 1.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 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 ;25 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 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 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2.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伽利略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