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阳光
绚丽的阳光绚丽的阳光 [ [分析分析]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的类型课, 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 单元之一, 本课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 法——比较的欣赏方法, 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 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 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 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 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 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 教 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 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 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 帮助学生 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 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 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 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接下来教材重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 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 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 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 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 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 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 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 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 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活动二”设置更加侧重学生对艺术流派的相关了解与探索, 通过一篇欣赏短文 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从更多角度与层面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流派的看 法。 “教学提示”对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括: 科学成果对艺术风格形成与 变化的影响、 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过程以及自然科学法则和他们艺术观点的结合 运用。 “教学评价”的建立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为基准,分别从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 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习得水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资料库”选用了莫奈在不同时间光色变化中对卢昂大教堂的写生, 以这一著名 的事例及一组写生作品的类比,再现了印象派画家对自然光色探索表现的过程。 “学习大空间”选用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和西涅克的点彩画, 提示了印象派 绘画对其后艺术的影响。 突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 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 *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三、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日出·印象》可以作为教学的欣赏导入。旭日初升,雾气迷蒙,画家描绘的是 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水面流光溢彩,显得生机勃勃。透过淡紫色的晨 雾,港口的船只若隐若现,具有含蓄的气息。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 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提倡课堂教学运用教材中提示的作品局部放大 法,强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视觉记忆,同时为作品笔触、造型等具体的形式分析 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教材P30的两组图片比较明确地呈现了印象派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的风格差 异。 适合作为学生展开“学习活动一”设置的教学讨论素材。强化作品形式的比 较和风格的感受,尝试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1、画面色调的比较; 2、 光色的不同表现; 3、 笔触。 如果教学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利用影视媒体设备, 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 也可以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 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P31一段介绍莫奈的文字提供了对《日出·印象》的一种艺术感受及与此幅作 品相关艺术事件的简单描述, 教学中不宜把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拘泥于教材的这一 种介绍,鼓励学生自己感受作品的视觉印象才是更为合理的教学选择。 《日出·印象》的欣赏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侧重对细节进行研究和讨论:画面气 氛、色彩关系、造型手法以及笔触的运用、表现题材等等。 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 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 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 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归纳总结: 1、 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2、 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的方法。 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 这一环节中, 教师可以提供有关书目或直接提供资料供学生选择,根据学生特点 分别指定任务。 短文写作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重点落在对具体作品形式美感的 感受上。 积极策划一次班级演讲活动:鼓励学生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制作多媒体演示讲 稿,整理自己对艺术作品进行自主欣赏探究的结果。 (第二课时) 展开即兴演讲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结果,评论自己喜爱的印象派绘 画作品,借助媒体,展示学习探究的成果。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不同意见进行辩论。活动前教师可以明确提示从以 下几点评价学生的演讲,引导学生演讲努力的方向。 1、 自觉运用比较的欣赏方法,研究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点; 2、 具有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在欣赏活动中把情感与理智有机结合起来; 3、 在欣赏活动中能够表现出对自然色彩、生活情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4、 大胆参与,见解独特,语言生动,表达清晰。 本课时生动活泼的关键是把课堂教学时间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时间,把教材上 “活动二”的欣赏短文写作变成课前的准备活动,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与学习效能,也提供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学习空间。 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活动过程中, 教师尽量在每次学生展示后及时做出简短的评 价,一是对应关照活动前提出的评价要点给予学生合适的定位,重点是鼓励;二 是必须及时更正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 三是提示学生提高作品欣 赏水准的具体建议。 四、教学选择 为达到“了解印象主义美术, 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 1、 组织报告会或收集印刷品举办展览,让学生直接从资料中了解印象主义绘 画; 2、 通过色彩游戏或一定目的的简单练习,如阳光下的云、一棵树和地上的投 影、物体明暗两面的色彩关系等等,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印象派绘画; 3、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艺术史线索简介印象派绘画产生的条件以及对 现代美术的影响,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和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五、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