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703比较文化学在线考核答案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1.大众文化大众文化 答; 大众文化是一种产生于 20 世纪城市工业社会、消费社会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并 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文化形态。 2. 2.全球化全球化 答: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 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 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 3. 3.文化产业文化产业 答:文化产业, 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 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 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 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 握, 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 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 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4. 4.文化转型文化转型 答:文化转型是指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替代旧的文化形态, 表现为文化的变革、进步过程。文 化转型的实质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社会群体中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新旧转换过程。 文化转 型一般是指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的根本转变。 研究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 特 点, 对于创新文化建设, 构建优良文化生态、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将有积极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简答题简答题 1. 1.简述文化与身份认同。简述文化与身份认同。 答:身份认同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由于文化主体之间的不同所以需要主体的身份认同, 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身份认 同的嬗变。身份认同主要是文化认同问题, 主要由主体的个体属性、 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组 成。 身份认同感和身份认同度则表征个体在诸多文化个体间的身份确认度。 这个词语如今主 要出现于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电影等方面。建筑领域中除了用于建筑师作为文化 个体来讨论,而对于建筑物则极少有引用。 2. 2.简述方言、民族语言与标准化语言的关系。简述方言、民族语言与标准化语言的关系。 答: 方言与其他语言的区别1、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 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在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 而其他语言因为学习、 工作和环境的影响即在特定的 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2、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 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其他语言是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 身的特点而演变。 方言与其他语言的联系方言也是语言系中的一部分, 方言之方就是 “地方” 之方,言是“语言”一词的省略。任何一种方言都是语言。其他语言和方言组成了“语言” 这个大家庭,彼此相互依存。 3. 3.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 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 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 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 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论述题 1. 1.结合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现实,论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结合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现实,论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答:文化地域性是指文化在某一特定地区所具有的, 与当地风土人情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 传统文化区的三级划分: 第一级:东部农业文化地区(北方文化亚区,南方文化亚区) (1)关东文化副区:主体位于我国东北,因其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为关东文化副区。此 区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文化占主导地位, 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经济类型是渔猎。 明清时期,此区 与关内汉族文化交流频繁, 因此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现在此区民族以汉为主, 满族星散其间, 在西部大兴安岭地区还分布着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在长白山地区有朝鲜族。汉 族和朝鲜族的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 其他少数民族多为渔猎。 不同的经济类型下有不同的民 俗、信仰和不同的艺术形式。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东北的“二人转” 。 (2)燕赵文化副区:以今河北省为核心,北以燕山为界,西止太行山,东临渤海,南接中 原和江淮。此区民族以汉为主,传统经济类型以农耕为主。这里的民风民俗粗犷豪放, 尚武 之风普遍,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豪侠之士。 燕赵地区的艺术形式多样, 代表性的有京剧、 评剧、 河北梆子、吴桥杂技等。 (3)黄土高原文化副区:依托于黄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万里长城, 南限秦岭太白山。此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 里历史悠久,主体民族为汉族, 传统经济类型是农耕。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留给这里大 量的物质文化景观, 今陕西省被称为 “地下文物博物馆” , 山西省被称作 “地上文物博物馆” 。 这里的民风热情、朴实,艺术风格高亢激越。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有秦腔、 山西梆子等。?(4) 中原文化副区:核心地带是今河南省,因位于古九州的中央,故又称“中州” 。象征中华民 族的黄河横贯中原大地, 历史上它与黄土高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继黄土高原之后的 中国古代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由于这里长期为帝都所在, 因此历史上曾云集了许多天下 有识之士。本区的主体民族是汉族,传统经济类型是农耕,民风淳厚豁达,少林武功、河南 豫剧名扬华夏。 (5)齐鲁文化副区:以今山东省为核心,由于春秋时这里为齐国和鲁国所在地,故又称齐 鲁大地。本区位于黄河下游,土壤深厚肥沃,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业,沿海有渔业。此区是 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儒家文化从这里扩散到整个中国, 乃至世界, 被世人视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 在尊孔崇儒的上层文化影响下, 形成了讲礼数、重义气的 齐鲁之地民风特点。山东大鼓、山东梆子、山东快书等是本区的代表性艺术形式。 (6)淮河流域文化副区:顾名思义位于淮河流域,大体上北界陇海铁路,南濒长江,西临 河南、湖北,东达江苏北部沿海, 即今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 无论中国古代的政治、 经济、 文化重心位于黄河流域, 还是转移到长江下游地区, 本区都位于重心区的边缘, 加上这里是 自然地理的过渡带,因此本区文化也带有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过渡特点。 表现之一,这里 的传统经济虽以农耕为主, 但是在耕作形式上具有从旱作向稻作过渡的特点; 表现之二,这 里的语言也具有汉语北方方言向吴语过渡的特征。 本区为人熟知的艺术形式有凤阳花鼓、 淮 海戏、柳琴戏等。 (7)巴蜀文化副区:位于四川盆地, 3?000 多年前重庆为巴国的首府,2?400 多年前成都为 蜀国王都,因此人们习惯上将这里称为巴蜀之地。 本区虽偏处西南,但是以富饶的成都平原 为依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