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讲座材料
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 一个国家的兴起必起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是教育 之灵魂、教育之关键。伟大的教师,培育旷世之才,造就伟大的时 代。 自古以来,师承“传道、授业、解惑”祖训,中国的师者风范 似乎总是循规蹈矩,教师的“一桶水”在以知识授受为中心的教学 模式中“用之不竭”。而今世界,新知识排山倒海,知识经济初露 端倪,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使我们教师明显感 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 早在 20 世纪初, 陶行知就已经提出了 “教学做合一” 的理论, 在《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中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 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可见,好学的教师最重要。想有好学的学 生,须有好学的先生;要想学生好学,必须老师好学;唯有学而不 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发展,学生 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力量。 所以说, 引发学生才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一、转变教育观念,放下所谓的“师道之尊” 现在是信息社会,学生与老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 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更多的应该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 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 教师首先要接受这种新观念,放下过去那种师道尊严:要成为 “学生的同学、学生的朋友及学生的学生”。 陶行知说过:“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 能把你的 ‘思想的青春’ 留住; 他们能为你保险, 使你永远不落伍。 ” 教师要想留住 “思想的青春” ,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放下 “师道之尊” , 敢于做学生的“学生”,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永远不 落伍”。 二、反思教师角色,走出“传统误区” 暑期教师远程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成长,更好地适 应新课程,更好地走进新课程。所以要反思“传统教师角色”,走 出误区,实现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开始关注 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在深层次上没有发生实质 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仍有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 表现。具体表现在: 1、课堂教学的目标、学习的内容及设计的教学程序等仍定位 在完成知识性的任务。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在教学中 未摆正其应有的位置。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和发挥学生自身 这个最好的课程资源,缺少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学生往往扮演教 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2、许多教师不自觉地处处在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刚刚 活泼起来的课堂或刚刚点燃的思维火花总会在老师的一声“坐端 正”,或面对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而露出的一脸不愉快中失去活力。 常令听课的老师有点惋惜,也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中断了学 生的积极思维。 正是因为教师没能完全走出传统角色,使课堂教学显得过于 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和对好奇心的刺 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 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 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 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要想做教师的人 把岗位站得长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 到老。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学,越学越快乐。 教学相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的定位对课堂教学的 重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走出传统误区,构建新的教学结 构,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一道学,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引导学 生的发展。 三、转变自己角色,勇做学生的“学生” 怎样做学生的“学生”,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更利 于学生的发展呢? 陶行知说得好: “好学业的教师,必须要有: (一)虚心; (二) 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 学习。” 教师要努力做个 “好学的教师” 。 教师在课堂如何做到 “好学” , 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就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平等互动 “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就是指教师要有学习意识。教师要创 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实现向学生 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 过程的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调动学生的 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往,提高教学的有 效性。 在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彼此敞开心扉, 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 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见解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要善于引导,通过示范作用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目标发 展,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提问的方法,乃至衣饰、姿态、表情等。 “师生之间人格的相遇,精神的交往、心灵的理解,便创造了 真正的教育。以达成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 体”的目标。 善于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而应 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应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交流中作 “裁判” , 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在同-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学习。只有 如此,教师才能从学生中、从课堂中汲取“营养”,获得学习。也 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弯下腰来与学生探讨”——虚心互学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 学,跟小孩学……”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也会有不懂的问 题,教师要相信学生吸纳知识的速度和能力,有时会比教师懂得更 多,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 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 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 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亭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 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 教导他。”这是陶行知对教师的教诲和忠告。 现在提倡“终身学习”,教师也应是终身学习者。教师要经常 性地“充电”,以开放的心胸去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去探寻真知, 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素养。 要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大河”转变,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已不完全 适应新课改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 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 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大河”,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教师要由“导师‘向”学友’转变,虚心向学生学习,要有甘 当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 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 学友。 3、“竖起拇指给学生奖赏”——激励互助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 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教师要由课程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过去 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