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加强桥梁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提高起重吊装作业应急处理能力,将起重吊装作业因违章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保障国有资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危险性分析及相应控制措施: 桥梁起重吊装作业有造成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 1、无吊装方案或方案未报批引起重大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吊装作业无方案或方案未批准不得开工; 2、吊装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引起重大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从事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 3、桥梁就位后未实行固定措施摘钩引起重大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桥梁就位后,应立即打上支撑,方可摘钩。 4、疲劳驾驶操作、精力不集中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杜绝疲劳驾驶; 5、吊车力矩限位器、行程限位器等不灵敏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落实设备日检、巡检责任制,及时检修,确保设备状况良好; 6、超载、超限或吊装不明重量的构件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七禁止”“十不吊”规定; 7、斜拉、斜吊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七禁止”“十不吊”规定; 8、恶劣天气从事吊装作业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 9、起重臂下停留、行走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规定; 10、作业人员未按规定佩带防护品引起重大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从事特种作业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11、钢丝绳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执行《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有用法律规范》; 12、卡环质量缺陷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3、起吊物件不设溜绳起重损害一般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4、构件倒运未放稳搁实或支撑不牢导致物体打击,控制措施是执行《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5、酒后作业起重损害一般禁止酒后从事吊装作业; 16、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作业导致高空坠落,控制措施是禁止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从事吊装作业; 17、在起吊构件上放置工具、用品等引起物体打击,控制措施是禁止在起吊构件上放置其他物品; 18、手拽脚蹬未稳固的构件引起高空坠落,控制措施是构件就位时不得用手拽或用脚蹬构件; 19、绑扎不牢、绑点不准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起吊前应检查绑扎是否符合要求; 20、钢丝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____度,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绑扎钢丝绳与构件的夹角不得小于____度; 21、两台吊机抬吊时动作不协调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两机抬吊时必须统一指挥,动作配合协调,吊重分配合理,吊重小于单机起重量的____%; 22、起吊后运行速度忽快忽慢或突然制动引起一般起重损害,控制措施是重物起吊或降落速度要均匀; 23、吊车与架空导线的安全距离不够导致触电事故,控制措施是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法律规范》3.1.2条规定; 24、使用裂纹、变形的吊钩、吊环引起车辆损害,控制措施是班前检查及时更换。 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职责分工 制梁场成立应急预防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现场总指挥),设立应急办公室及联系电话,并成立现场抢救组、报警组、后勤组,分别明确人员组成及各自职责。 组长:全面领导应急预防小组的工作,总体协调各部门在紧急应变中的分工协作和响应中的统一指挥调度,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调配。 应急办公室:设在制梁场安质部,办公室主任为安质部部长,具体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由现场抢救组、报警组和后勤组组成。 报警组:负责事故发生后拨打急救电话,人员紧急疏散和清点工作,并引导急救车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向其介绍情况,协助紧急抢救。 现场抢救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人员及财产的现场抢救,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紧急抢救。协助医疗抢救人员将伤员送至安全地点。 后勤组:负责应急响应中的财力、物力的调配,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负责协助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1、事故发生后,根据有关规定,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2、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的初步推断、简要经过;已经实行的救助措施和救助要求;事故报告单位、人员、通信方法。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由办公室负责人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领导小组组长和小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实施应急救援,并搞好现场保护,维护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因排除险情、抢救伤员和财产等原因,确需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做出标记和详细记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现场、保留痕迹和物证。 四、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常必须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根据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确保组织的有效落实。 根据任务分工和事故的性质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指挥通讯、抢救、抢修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 对员工进行常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指导和组织群众实行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和互救工作。 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1)值班制度,不分昼夜,只要施工,事故现场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有人值班。 (2)检查制度,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每月检查一次。 五、具体实施 (一)、责任分工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报警、指挥义务救援队员组织人员疏散并疏通道路、迎接救援车辆;负责、组织义务救援队员救助;领工员、安全员负责组织义务队员在相关队伍、部门的配合下根据预案实施救助并保护好现场;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现场工作人员疏散、人员紧急救助、通知医院急救。 (二)、发现事故,报警阶段 1、主要报警方式:使用电话或其它方式向分公司和地方部门报告; 2、向120报警主要内容: (1)、报警人部门电话号码、姓名或身份; (2)、事故发生的地点、部位; (3)、人员伤势大小情况。 (三)事故处理: 确认事故后,应立即做到: 现场人员迅速运用既有预案进行救援,并将实情报告给公司负责人; 施工场地负责人采纳多种形式与现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事件、事故的进展情况; 如人员伤势严重,应立即向120报警,通知就近医疗急救准备救助,指派专人在主要道口迎接救助车辆; (四)、人员疏散、伤员救助阶段 确认事故后,应急领导小组发出疏散命令,义务救援队员应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疏散。 1、人员疏散及伤员救助 (1)派出一名义务救援队员组织有关人员沿安全指示方向疏散; (2)阻止人员进入有危险的场所; (3)相关人员疏散到就近安全地带集合,由作业队对疏散出来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