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职教高考春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一含答案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1515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敕造/赦免草窠/巢穴涎皮/荒诞更替/少不更事 ... ..... B、朱拓/开拓炮烙/炮火渣滓/宰杀咀嚼/咬文嚼字 ..... ... C、瞥见/蹩脚猿猱/揉动惘然/枉然屏障/屏气凝神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寒喧杜撰攮刺牲醴沸反盈天B、践道管弦崔嵬榫头珍惜韶光 C、偏僻天涯萦绕蹂躏掎角之势D、潦倒形骸溯漠攥紧纨袴膏粱 3、下列词语中,搭配最正确的是() ⑴饮食习惯多与气候有关。以湖南为例,那里气候潮湿,当地百姓就喜欢吃辣椒,以此来 ________湿气,保证身体健康。 ⑵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________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⑶有的机构_________说,经过他们培训的求职者,平均月薪五千元,高的达到七八千元。 A、驱除毕竟吹捧B、驱除究竟吹嘘 C、祛除究竟吹捧D、祛除毕竟吹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微信这种简单时尚的拜年方式颇受 80 后、90 后等年轻人青睐,因为其声情并茂,比以 .... 往的拜年方式更加自由、搞怪和有趣,所以成了2013 年的拜年新宠。 B、蜂蜜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食品。每天清晨起床后倒1 到 2 调羹,用温水冲开, 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解毒养颜。 .... C、王永杰认为,警方加强危险品的检查是必要的,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超越了必要的限 .... 度,也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D、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了魔术《魔琴》 。 他们的表演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 5、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 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B、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 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 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C、 “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 ”林语堂先生幽默地说, “还是请贵人自动丢脸吧, 以促法制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 D、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 D、马嵬/瑰怪宵柝/拆迁砧板/玷污人参/扪参历井 . .. ..... 第 - 1 - 页 共 9 页 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等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6——8 8 题。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9 9 分)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 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 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 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 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 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 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 体诗) ,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 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 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 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 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 “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 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 说: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 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 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 ( 《说诗日卒语》 )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 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 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 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 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 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6、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7、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 《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 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 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 之间。 第 - 2 - 页 共 9 页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 方面。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 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 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 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安仁生而颖悟,幼时执笔能大字,十三通经传大旨,早 以文艺称。赵普、沈伦、李防、石熙栽成推奖之。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 以亲老弗果往。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