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格式
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格式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范文格式 导游路线:概况——街巷——古建筑——三坊七巷的历史价值 各位团友,大家好!旅途一路辛苦了。非常快乐能和大家一起游 览福州三坊七巷。 首先我代表集大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 迎, 我姓郑, 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 大家可以叫我小郑或郑导都行, 这位是陈师傅,今天的游览将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 我们将 本着“宾客至上”的原则竭诚为大家服务,预祝各位团友玩得开心、 愉快。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州北有福山” ,故名福州,又因 900 多年前就遍植榕树, “绿阴满 城,暑不张盖” ,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 绿树常青, 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 4~11 月。 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今天我们来到了福州三坊七巷——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 三坊七 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 庇巷、光禄坊,占地约 40 公顷,现居民 3678 户,人口 14000 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 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 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 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即便如此,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 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构造严谨;房屋精 致,匠艺奇巧, 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 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 被誉为 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 坊七巷间。 ”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 许多节俗活动常 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 俗等。 三坊七巷,以它近 300 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 古老的 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 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 成 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 可以说, 它是 “全国少见, 江南仅有” 。 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 难以忘怀的故 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 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 然而 “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 路不在大, 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 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四面八方,成就 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 “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 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 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 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 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 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 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 在福州写下了一首 到处颂扬的诗篇: “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 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 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 “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 智慧的结晶; “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 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 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 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 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 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 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 土“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 “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 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 上车。假如服务有不周之处还望大家包涵。谢谢!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