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1—3 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 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文明古人类基本情况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6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开国大典相关多媒体、图 第 1 课 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 等相关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 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本课的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 )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人类的出现: (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 、 “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 成的人”三个概念。 “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 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 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 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 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 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2、教师简要介绍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参加会议代表的广泛性,便于学生理解会议的重要作 用,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打下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第一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料片段或录音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 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 族优劣论”的邪说。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 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 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 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 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3.“氏族社会”是本课的重点。 (1)提问: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 居生活?”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 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 (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 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3)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问题一: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打出讨论题后,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答案。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相关内容及材料;②在讨论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 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③讨论上述问题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鼓 励发表不同意见,再选派代表进行概括和总结,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 讨论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 4.“原始社会的解体”是阅读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注意通过系列问题培养学生 的阅读理解和探究能力。例如: (1)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2)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有哪 些不同特征?(3)为什么说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三、最后教师可用本课标题“人类的形成”作全课总结。投影图示: 四、课堂练习: (使用投影) 五、推荐作业:制作与本课有关的自由阅读卡。 附:板书设计 一、人类的出现 二、氏族社会: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三国家的产生: 教后记: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综合 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第 2 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 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 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本课的难点是: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 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 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 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金字塔的国度”是本课重点之一。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7 至 8 页的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 识的有效信息; (2)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 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组织系列讨论:利用课文中[动脑筋]的栏目内容,用投影仪或幻灯机打出讨论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 最后总结。 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