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禅心_佛家禅语_佛学入门
篇一: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 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信佛和佛性】 ●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 ● 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 ● 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 ● 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 ● 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觉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险为夷。 ● 社会,向善的人越多就越和谐;人生,感恩的心越多就越美好。 ● 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懿行。 ● 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 贪欲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 ● 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 ● 积善可以得福,积德可以增寿。 ● 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大爱缘于大德。 ● 只有忘记对别人的善行,才会持续不断的为别人施善。 ● 情是一种心灵感觉,情中自有妙趣;淡是一种心灵味觉,淡里自有佳境。 ● 和为贵,所以才要和睦、和蔼、和平;忍为高,所以才需忍让、忍耐、隐忍。 ● 忍,有时要让,有时要耐,有时要隐。所以,忍其实是另一种形式“韧〞。 ● 福临心享,祸至神伤;祈福避祸,人自安康。 ● 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遇而安,乃心性之至境。 ● 千眼,意在观世,千手,意在济世;人间福音,无过如此。 ● 存私者入俗,去私者新生,无私者才是慧觉。 ● 入世者聪,出世者慧,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者觉。 ● 人生悟道,在聪明的台阶上只能仰视,只能在智慧的峰顶才会鸟瞰。 ● 心性须要修养,就像生命需要滋润一样;心灵需要修缮,就像容貌需要美容一样。 ● 修德要身体力行,养性要心无杂念。 ● 修养,要知羞而学,知错而改,知耻而思。 ● 修形养性和施善积德,既要点滴做起更要日积月累。 ● 赶路要趁早,修身重戒律,养性贵有恒。 ● 养身必先养心,修身必先修行,做事必先做人。 ● 人的本能是爱自己,人的本性是不伤害他人。 ● 爱人先自爱,自爱先自觉,自觉先自省,自省先自悟。 ● 生命有限,爱心无限;无限的爱可以把有限的爱延长。 ● 爱无所求,被爱无所累,便是真正的自在和幸福。 ● 自爱是一已之爱,博爱是众生之爱;不弃自爱,弘扬博爱,才是真爱。 ● 一已之爱,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众生之爱,有益于社会的和谐。 ● 一颗爱心便是一缕春风,一片阳光,便是一生快乐,一世美好。 ● 爱可以扩展,爱可以延伸“故大爱可以无过;爱要铭刻爱要珍藏〞故真爱永恒。 ● 一已之光只是一点明亮,只有点亮群众之光,才会燃成一片光明。 ● 赐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宽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 首先是被别人需要,然后是被别人赏识,最后才是被别人赞誉。 ● 人生难得解脱,难求洒脱;解脱只是自救,洒脱才是自在。 ● 无论教化,还是感化,最终的效果当是心灵的灵魂的净化。 ● 面对非议,无愧那么心安;身遭诬陷,无愧那么定神。 ● 人的威望不可能一天树立起来,人的声望更要用毕生的德行来养护。 ● 点火者明,近火者暖,玩火者焚。 ● 恶性,往往认贼作父;善心,那么可以化敌为友。 ● 心如水,而性那么可能是盐、是糖、是茶、是咖啡¨¨¨这样,心境不同时,心性也 会异样。佛性那么是人性的慧根。 ● 心气要高,姿态要低,低成就高;心胸要宽,心态要平,平自然宽 篇二: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交有道之人,绝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戒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 闭是非之口。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 到无求品自高。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篇三:佛语禅心 静。 ――题记 凡尘俗事,总让人沉溺,人们贪恋人间繁华,自己把自己圈在了欲望里。而繁 华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打捞不起水月,折不断镜中花,空空也。 在最深的红尘处,那里有芸芸众生生的希望,世人渴求能够有那云中仙子踏云 而来,度一世平安。佛是慈悲的,众生皆苦,奈何辗转四海五湖,分身也乏力,顾 不得所有人。佛说:“有缘我自会度你,你且自修,人世烟火总会将你逼入佛门, 假设看破之时,我会为你指点迷津〞。我说:你且先度我,我俨然看透人世冷暖, 尝尽人间烟火。 佛终是懂我的,人生的坎坷,令我不敢去面对尘世,唯恐仅存的余温,会被薄 凉的人情吸取。路过的,遗忘着,摘取的,散落着,应了佛家碣语“万事到头终成 空〞。也许这就是人生,无常而无味,生而畏惧死亡。 时间的沙漏细数着流年的遗失,此岸的渡口送别了一幕幕的离别。此去经年, 只道是修缘已结,尘缘已断。修缘之路风尘不绝,如假设不能静心养性,摒除贪嗔 痴念,只恐落得平静谢幕。我终不是放得下“痴念〞之人,佛说:你尘缘未断,不 是每个人断了三千烦恼丝就能修禅,青灯古佛,泛黄的书卷是永存的,你劫难未过, 妄想早日脱离折磨,又怎能体会修禅之艰。待你断痴念,断尘缘,我度你远离凡尘, 自此久居离恨天之上。 我想起仓央嘉措说的:“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行,只为遇见〞。而今我是 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修行,只为躲避。佛见了,笑了,我问:“为何笑我“。佛侃 侃而谈,缘生缘自灭,缘灭不由人,姻缘天注定,这场劫难是躲不了的,如果注定 相守,那么只可静心等待,缘分到时,自然而成;假设是注定离别,也只能静静等 待,提早离别也是徒增烦恼。〞 自此,我独居一隅,青梅煮酒,品茗赏诗,渐渐学会静心,但又做不到“行亦 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佛轻叩柴门,见我这般安静,微笑而语,“你可 勘破浮华尘世,心不动〞。我说:“佛啊,你且度我吧,你已然见我如此静心,我 已放下尘世眷恋,一心修禅。〞佛大笑而走,留下一句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 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那么不伤;如心动那么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人生在世 如身处荆棘之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心不动,身不动,情不动〞。 走出茅庐,去那繁华都市寻找禅意。如假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对禅意就算有片面的认识,不枉走此一遭。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我不知别人如何理解“大隐〞,“中隐〞“小隐〞,隐是不是有消极避世的思想?参 禅与隐又有何挂钩,迷茫中,佛一语警示,“且去寒山寺走一遭〞。寒山问曰:“世 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 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 且看他。〞我欣然答佛:“隐与禅皆是慈悲待世人,隐追求一份安逸生活,其实内 心不忘红尘,只是迫于无奈退隐。参禅追求心静,普度众生走出欲望圈子,到达空 灵境界,忘却红尘繁华,不忘众生平安〞。 不禁喟叹,原来,佛法无边,表达在对世人的慈悲。昔日佛祖割肉喂鹰,是为 慈悲。观音大士幻化凡人,教育世人,是为慈悲。玄奘法师印度取经,度化众人, 是为慈悲。 我问佛:“我心如明镜,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否与佛槛接近。佛面 带笑容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设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不解,即是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为何慈悲?为何不,下尘世一切,任其自生自灭?佛语: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经历风雨,经历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