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构建
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构建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党和国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想不到、管不住” 问题依然突出。2016 年 1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 常委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 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 全生产关口前移”。2019 年 8 月 12 日,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危 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安全风险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主要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 础,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是一種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 是实现事故预防“关口前移”的重要手段。为切实落实好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 部署,必须正确理解双重预防机制的相关概念,厘清相关关系, 领会重点工作要求,解决“想不到、管不好”的突出问题。 一、基本概念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 果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 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 重程度。即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 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 上两者的组合。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 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人的不 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即指任何违背人的主观良好意愿而发生的意外事件。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 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 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 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二、厘清关系 1.风险点与危险源的关系。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危险源是 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是人们对 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 因 此, 对于危险源而言, 关键在于能否发现、 找到它, 只有找到它, 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防控;而对于风险,需要客观、公正评 价其危险程度,以便决定是否防控及如何防控。 2.风险与隐患的关系。风险与隐患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也 不是递进和取代关系, 而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 风险管控不好, 就可能会出现隐患,但因此风险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大, 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可能会发生事故。即从危险物质和能 量存在,到事故发生的前一瞬间,无论管控措施是否存在风险, 风险都是存在的。 3.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隐患排查治理包含 于风险分级管控,但风险辨识侧重于认知固有风险,而隐患排查 侧重于各项措施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风险辨识要定期开展,在 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以及组织管理机构等发生变化时要开展;而 隐患排查则要求全时段、全天候开展,随时发现技术、管理等措 施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4.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标生产准化的关系。双重预防机制包 含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项工作是安全生产标准化 创建中的两个重要要素。 即双重预防机制包含于安全生产标准化, 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两个要素的更加细化、科学化的要求,并非 一项全新的工作, 二者所包含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 一致的。 5.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安全生 产标准化建设是对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提升, 而不是 将企业本来的管理体系推翻重建。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不能为 了“一级达标”而另建一套体系, 否则会让企业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对体系管理产生信任危机。 三、重点内容 1.风险分级管控,重点是分级,既要将风险分级,也要将责 任分级。在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辨识评 价和分级管理, 风险辨识和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分析法 (LS) 、 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 和风险程度分析法(MES)等,根据相应风险分级法,将风险分 为“红(重大风险)、橙(较大风险)、黄(一般风险)、蓝(低 风险)”四色风险等级,同时,为了落实责任,避免出现推诿、 错漏等, 要将风险管控责任也进行分级, 一般分为“公司、 部门、 车间、班组”,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风险管控层级,方便落实责 任和风险点的划分。 2.隐患排查治理要全面并突出重点。在隐患排查过程中,要 知悉风险点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隐患造成事故发生的条件。 安 全隐患的存在通常源于四个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 安全状态, 环境的原因, 管理的缺失, 即通常所说的人、 物、 环、 管。隐患排查形式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 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查复工前 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 企业要认真组织做好全面排查并 突出重点,注意不能忽视排查管理隐患,应分公司、部门、车间 不同层级,分别明确排查重点。公司级排查以检查各部门履行各 自安全责任制、管理职责情况为主,现场检查为辅。部门级排查 以检查各专业、各车间履行安全责任制、管理职责情况和现场检 查并重。 车间级排查以现场检查为主, 各专业履行安全职责为辅。 3.建立完善的企业安全风险清单和数据库。风险辨识时要充 分考虑分析“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三种状态”(正 常、异常和紧急)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 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类型。 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安全风险清单电 子化,建立并及时更新安全风险数据库。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和数据库。隐患排查要求全时段、 全天候开展,随时发现技术、管理等措施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要 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事故隐患清单电子化, 建立并及时更新事故隐 患数据库。 5.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信息系统。 要实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 持续改进的 PDCA 闭环管理。需绘制动态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 布图,并将重大风险监测监控数据接入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信 息系统自动化分析和智能化预警的作用。 充分利用已有的安全生 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综合平台, 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 的融合,通过一体化管理避免信息孤岛,提升工作效率和运行效 果。 6.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的工作主体都要求全员参与,工作对 象都要涵盖人、机、环、管各个方面。企业要强化全员培训,让 全体员工接受并自觉践行风险优先的理念, 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 知识,掌握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 四、建议做法 1.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机结合。鉴于风险与隐 患关系, 企业应对各风险点的现有管控措施通过隐患排查等形式 进行管控。较理想的做法是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明确风险 点及管控措施,列出详细的隐患排查清单,对风险点的各类管控 措施进行隐患排查,确保管控措施有效。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因 风险点和管控措施多,会造成定期全面进行详细排查工作量大。 鉴于此,建议企业在做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