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导游词
陈悦多 五台山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 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对外推出的 35 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 也是中华十 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区。 五台山地处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 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 五峰耸峙, 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盛夏时节,绿草红花与台顶 千年不化的坚冰为伴,景色秀美,气候凉爽,又名清凉山。 北台也称叶斗峰, 海拔 3061 米, 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西台也称挂月峰, 中台也称翠岩峰, 东台也称望海峰,南台也称锦绣峰。五座台山各有特色,各具风韵。每到盛夏,五座台山山 花烂漫,香气四溢,游人至此,犹如置身花海,令人陶醉。 五台山自东汉永平 11 年(公元 68 年)开始建庙,至今历时近 2000 年,形成了国内唯一 的一处由青庙(汉传佛教) 、黄庙(藏传佛教)并居一山共同讲经说法的道场,被誉为中国佛 教的缩影、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迄今仍保存着北魏、唐、宋、元、明、清等7 个朝代的寺庙建筑47 处,荟萃了7 个朝代的彩塑、5 个朝代的壁画,以及堪称典范的古建艺术。南禅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 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华瑰宝。佛光寺被世人誉为东方古建明珠、亚洲佛光。五台山的标志 建筑塔院寺大白塔,为我国现存元代覆钵式塔最高建筑。 中国山西五台山于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 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篇二:五台山导游词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 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 余里。五 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 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 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 2700 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 3058 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 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 这里山高林深, 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 风光秀丽, 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 “四关一门” 与外部相通。 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 通往繁峙县境, 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 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 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 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 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 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 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 当他们来到五台山, 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 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 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 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 多处,唐代更达 到 360 多处,有僧尼 3000 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 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 处。清朝 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 山共有寺庙 122 处,其中青庙 97 处,黄庙 15 处,僧尼 1000 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 50 余座, 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 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 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 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 国建筑史, 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 另外, 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 技艺高超, 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 东冶镇西北 10 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 禅寺。 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 处, 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 处。 宋金以前的木构建 筑有 106 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 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 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 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 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 多平方米,南北长 印米,东西宽 51 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 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 而内里却是一大间, 是单檐歇山顶建筑, 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 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 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 782 年),距 今已有 1217 年, 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 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 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 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 主次分明, 错落有致, 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 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 的阿难和迎叶, 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 个个神态自若, 表情逼真, 若动若静, 栩栩如生, 都是艺术精品, 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 佛坛四周嵌有砖雕 70 幅,是唐代砖面浮 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 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 ? 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 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 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 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 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 解放后, 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 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 —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 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 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