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经验材料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经验材料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经验材料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经验材料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加快农业转型升 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有序转移、提高农民收 入水平的重要举措。XX 区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 导,围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按照规模化、组 织化、科技化、市场化的发展目标,以培育现代农业 经营主体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 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 到 239 家, 年加工产值达到 66 亿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 120 家,入社社员3500 多人,联系带动农户万户、生 产基地万亩; 高素质新型农民 79 名, 种面积达到 7000 余亩,年产值约亿元。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 切实改变了过去普通农民作为经营主体“一统天下” 的状况,有效缓解了农业“小规模与大发展”、“小 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矛盾,进一步带动和促进 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和谐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XX 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 13930 元,增长 12%,成为全省唯一进入城乡全面 融合阶段的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 个方面: 一、着力培育“三大主体”,不断优化农业经营 主体结构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加快培育一批与区 域农业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新型经营主体。我们以培育 新型农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全面 提升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 合作社为骨干、高素质农民为基础、社会有生力量共 同参与的新型生产经营队伍。 一是以培养培训为抓手, 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立足提升传统农民、转化失 地农民、引入新型农民,建立健全农民培训体系,着 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带头 人。加强技能培训,重点利用区农民科技培训中心、 乡镇成校等培训基地,广泛开展“绿色证书”、实用 技术、远程学历教育等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实用 技术,近年来,每年培训都超过 2 万人次。开展创业 培训,设立了高素质新型农民创业发展基金,从土地 流转、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各个方面支持大中专毕 业生、 农户从事现代农业创业, 已培育出 87 名拥有 “农 民经纪人”资格证书的营销专业人才。二是以打造品 牌为核心,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扶持企业 做大做强,全面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充分发挥我 区的工业经济优势,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农产品加工企 业,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实 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区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 业 2 家、省级 7 家、市级 41 家。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做 精做专,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推进农 业精深化加工,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 展销会,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全 区拥有国家级名牌农产品 1 个、中国驰名商标 7 件、 省市级名牌农产品 44 个, 获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有 机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 116 个。三是以产业特色为 依托,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重发展为先,鼓 励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 牵头组建、分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户 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注重引导扶持,在销售渠道、 社员培训、人才引进、设备设施、品牌建设、联合重 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着力培育一批“龙头型”专 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注重 制度建设,以规范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为核心,切实 加强内部管理,着力培育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 规范、管理民主的示范性合作组织,全区市级以上示 范性合作社和规范化合作社分别达到 18 家和 70 家。 二、着力完善“三大机制”,不断增强农业经营 第 3 页 共 8 页 主体活力 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经营规模偏小、科技含量 不高、自然风险增多等制约和困难,积极发挥鄞州的 区位、产业、科技等优势,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初步走出了 一条符合鄞州实际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农业发展新路 子。 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努力形成规模经营体系。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牢 牢抓住我区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 稳定转移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加快推进土地经营 权流转。一方面加强政策扶持,专门出台扶持办法, 落实奖励资金,引导和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 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 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 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努 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区土地流转总面 积达到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80%,建成区级以上农 业产业基地 19 家。 另一方面加强服务管理, 全面建立 区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和乡镇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及时收集和发布流 转信息,及时调处和裁决流转纠纷,努力促进土地有 序、健康流转。二是完善科技强农机制,努力形成科 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 领作用,促进农业高新成果的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全 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源头创新环节,实施农 业科技重大项目奖励制度,配套补助农业企业建设市 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推出“快乐成长科技支农奖”, 每年表彰奖励 20 名乡土人才。 在生产组织环节, 积极 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农作制度创新,强化动植物疫病防 控和气象信息服务, 制定农业地方技术标准 53 个, 耕 地资源信息管理、动植物防疫指挥、“农民信箱”等 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在农技推广环节,重点完善农技 推广责任制度,为新型农民一对一配备农技专家,帮 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已初步建 立了以 10 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87 名区级农 技指导员为骨干、95 名乡镇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 农技推广体系。三是完善扶持机制,努力形成“三农” 保障体系。全面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 业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率先实施老年人生活补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基本 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全覆盖。积极推进农业政策 性保险,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原 则,不断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增加保险品种,目前政 策性保险品种达到 13 只, 参保农户达 24000 多户, 投 第 5 页 共 8 页 保率达 97%,保费收入、承保金额均居全省首位,有 效降低了经营主体生产风险。 三、着力强化“三大保障”,不断改善农业经营 发展环境 牢固树立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就是扶持农业、扶持 农民、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通过设施配套、政 策扶持、舆论宣传等多种途径,着力改善农业经营发 展环境。一是强化领导保障。区委、区政府切实把培 育新型经营主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 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制定长期规划,分解任务指标, 落实责任部门,加强督查考核;农林、财政、税务、 科技、工商、质监、国土、金融、供销、新闻媒体等 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切实做到工作重点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干部力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集中,舆论宣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形成了 强有力的工作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