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课华师大幼教上岗证
第一讲第一讲 概述概述 1.当前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五大领域:健康健康活动、语言语言活动、科学科学活动、社会社会活动和艺术艺术活动。 (P1)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实施活动方案的过程中, 对活动各要素及其相关因素的合理性、 适宜性、 协调性进行检核。 (P5)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方案实施告一个段落以后,对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检核。 (P5)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1)发展性;2)趣味性;3)开放性;4)游戏性;5)整合性。 (P6) 5.预设性教育活动预设性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特点预先设定的活动。 (P7) 6.生成性教育活动生成性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生成主题的活动。 (P7) 7.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环境要素有哪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环境要素有哪些?(P8)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其作用在于:①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儿童学习的丰富内容;②自然环境能提供儿童宽松、自由的学习 空间;③自然环境能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2)物质材料物质材料,其作用在于:①帮助儿童获取具体的经验;②发展儿童的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③激发 儿童学习的兴趣。 3)心理环境心理环境,其作用在于:①维持儿童探索过程的开展;②激发儿童的自由探索和创造;③培养独立、自主和自 信的学习者。 - 1 - 第二讲第二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概念题: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在教师或者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儿童自身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 操作与探究,积累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构建初步的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过 程。 2、集合集合:将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一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 (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 ) 3、感知集合教育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儿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 的数量数量,并将有关集合集合、子集子集及其关系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P16) 4、分类分类:讲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特征)的物体归并在一起。 (P16) 5、计数活动计数活动就是将具体集合中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直接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P18) 6、动作水平的加减动作水平的加减:将实物、图片等物品合并或分开进行加减运算。 (P20) 7、表象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可脱离直观材料,依靠头脑中物体的表象进行加减运算。 8、概念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依靠抽象的符号进行加减运算。 9、自然测量自然测量:利用自然物,如笔、小棒、绳子、手、脚步、小碗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P22) 10、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学概念并发展 思维能力的一种专项活动。 (P23 11、归纳法归纳法: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 方法。 (P25) 二、填空题、选择题:二、填空题、选择题: 1、皮亚杰将儿童所学知识归为三种不同类型:社会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社会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 (P12)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 1)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到抽象;2 2)从个别到一般)从个别到一般;3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4 4)从同化)从同化 到顺化到顺化;5)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P12-14) 3、 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作为分类的出发点, 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领域。(P15) 4、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内容:分类分类、区别“区别“1 1”和“许多””和“许多”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 (P16) 5、分类的类型: 按对象分类按对象分类: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按按 物体间的联系分类物体间的联系分类、按物体的材料分类按物体的材料分类、按数量分类按数量分类。 按包含关系分类按包含关系分类:具体概念的分类具体概念的分类、一级类概念分类一级类概念分类、二级类概念分类二级类概念分类。 按物体的特征差异数量分类按物体的特征差异数量分类:一个特征的分类一个特征的分类、两个特征的分类两个特征的分类、三个及以上特征的分类三个及以上特征的分类。 (P16) 6、集合间的关系: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补充) 7、学前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过程计数能力发展的过程:口头说数口头说数→按物点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按群计数。 (e.g.某幼儿计数能力已发展到按 物点数的后一阶段,这是阶段。答案:说出总数) (P18) - 2 - 8、10 以内基数基数概念的教育:1)采用“计数”的方法“计数”的方法教儿童认识基数;2)结合“数的形成”的方法“数的形成”的方法教儿童认识基 数;3)认读认读 10 以内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教育;4)按范例数量取物或按数字取物按范例数量取物或按数字取物,练习巩固基数概念;5)运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感官 感知物体的数量感知物体的数量,练习巩固基数感念;6)采用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和转换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和转换,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相邻数之间的关系;7)通过顺数、顺数、 倒数倒数,让儿童掌握自然数列掌握自然数列;8)通过操作或游戏法操作或游戏法,让儿童掌握单数、双数掌握单数、双数。 (P19) 9、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1)从动作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概念水平的加减;2)从逐逐 一一加减→按数群数群的加减。 (P20) 10、 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是学前阶段儿童运算最典型的特征运算最典型的特征, 学习学习的方式方式主要依靠口述应用题口述应用题, 集合图集合图被广泛运用广泛运用。 (P20) 11、1010 以内数加减运算的教育方法以内数加减运算的教育方法:实物加减的教育方法实物加减的教育方法、口述应用题的教育方法口述应用题的教育方法、列式运算的教育方法列式运算的教育方法。 (P20) 12、空间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空间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经历了配对配对→指认指认→命名命名的过程。 (P21) 13、比较各种量的教育方法比较各种量的教育方法:运用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运用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通过游戏活动练习辨别物体的通过游戏活动练习辨别物体的 量量。 (P22) 14、排序排序活动的类型类型:1)按物体量的差异量的差异排序;2)按物体数量多少数量多少排序;3)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外部特征排序;4)按特定特定 规则规则排序。 (e.g.某种排序的形式是按照排序类型进行的。 ) (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