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1.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沟通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讨论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三、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后编5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PPT课件指南针 学生准备:指南针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旅游吗?那你们去过北京吗?(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北京) 师:下面老师也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及周围都有哪些建筑。(课件出示教材2页主题图) 师: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的哪面吗?(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来仅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上、下、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学生自由汇报,有的学生知道东、南、西、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辨认东、南、西、北。(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尝试描述,感受方位词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时的方便,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1的情境图)你们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方向吗?(小明面对的是东)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他面对太阳,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课件出示:小明面对的方向是东,他背对的方向是()。 (强调:东和西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东与西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对东,背对的是西,反过来,当你面对西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东) 课件出示:小明的右边是南,左边是()。 (强调:南和北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板书:南与北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对南,背对的是北,反过来,当你面对北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忆方向呢?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师: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感受到了什么?(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例1的情境图,把下面的四句话填写完整。 图书馆在校园的____面,体育馆在校园的____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____面,大门在校园的____面。 2.感知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指一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吗?(学生用手指一指,并说一说推断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面对东面,一起说儿歌,并指出方向。(学生边说儿歌,边指出方向) 师:我们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请大家用手指一指,说一说。(学生先自由说,再指名说,其余学生根据他说的用手指出东、南、西、北) 3.体验顺时针转动。 (1)游戏:听口令。(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请全体同学起立,面对东面,向右转,面对南面,再向右转,面对西面,继续向右转,面对北面,接着向右转,又回到了东面。(正好转了一圈) (2)再次感知:根据刚才的顺序让学生再转一转,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沟通发现:东、南、西、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顺时针、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方向感,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沟通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沟通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假如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沟通,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竞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4.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2—P3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