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一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1.高一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他还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讨论方法),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进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在伽利略讨论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A内容: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C意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在同一个理论之中;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A狭义相对论(1905年):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B广义相对论(1916年):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相对论提出的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进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进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量子论提出的意义: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高一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进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高一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XX、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XX: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XX。唐末,XX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XX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XX。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XX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XX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进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进展。XX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XX武器的进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进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4.高一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XX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XX,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XX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XX,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5.高一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1.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外朝制度及刺史制度(中央、地方双管齐下) ①内外朝制度:吸取汉初“七国之乱”诸侯势大乱国的教训;为强化皇权削弱相权、强干弱枝、巩固统一的需要。皇帝亲信组成内朝(即中朝:尚书台),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中朝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 ②刺史制度: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王国的控制,防止地方叛乱,巩固统一。建13个州郡,派位卑权重的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东汉称“州牧”,掌军政大权,成为州的长官。借鉴汉初“削藩令”的做法,汉武帝的“推恩令”成功地削弱了地方王国的势力,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③利与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和进展了大一统,促进了社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