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日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沟通。 3、老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沟通。估量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沟通,老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方、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究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爱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舞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舞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假如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加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2 一、导入 第三单元是名人单元。我们先认识了霍金,又认识了邓稼先,今日我们认识另一位优秀人物闻一多先生。 看视频简介。学生注意抓关于人物的重要信息。随后说出来。 二、读文探究 (一)整体探究 听读思考: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先生的说和做。找出中间衔接的语句,指出衔接语句所起到的作用 2.围绕两方面各写了几件事 3.作者如何评价闻先生(找出文中评价性语句) 学生解说。 板书展示: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闻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及其评价。 (二)人物形象解析 A.初步探究 分别找出关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相关语句,说出人物特点,给出读者评价。 B.深化探究 质疑:怎样理解作为诗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闻先生的说和做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不觉得奇怪吗?) 解析:我们不妨把闻先生放在时代大背景中看待人物的成长变化。 1.了解闻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 闻一多(1889-1946)身处中国近现代,外敌入侵,国内风雨变幻,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 期间中国社会的大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探求闻先生成长的思想历程 观看视频:红色地图闻一多雕像 3.名人对闻先生的高度评价 老师小结:体现不同时期闻先生认识的不同,先学术救国,后革命意识,义无反顾。无论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本质上是言行一致的,核心精神在于爱国精神。 无论是潜心学术,还是民主展示,核心都出于爱国,假如生于和平常代,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热情的诗人,潜心治学的学者,一个极具儒雅的文人。生逢乱世,心怀国家,民众。转身间成为一个民主战士,振臂高呼“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的英雄。他做到义无反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者姿态,令人钦佩。 三、拓展延伸:人生价值观的探讨 1.陶渊明与闻一多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这些山水田园的诗人也像闻先生一样,生活在政局多变、动荡的年代,他们也曾有着自己大济苍生的志向,最后却都寄情山水。 耳闻一多先生凭借自己的才识完全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也可以潜心讨论学问,但最后他却不顾自身安危走出来投入到革命中去,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两种做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可参照:赞同后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先生心怀大义,没有仅仅想到自己,想到的是为国家为民众做点事,是值得钦佩的。 赞同后一种,这样的人心怀天下,并且付诸实践,中国的文人 历来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陶渊明等人只达到了修身的境界,而闻一多达到了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为自己的信仰付出生命,对于闻一多来说,他是幸福的。 2.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 中国近代,风云变幻,有许多如闻先生一样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振兴,为了民主革命,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曙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的: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敢为戊戌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从提倡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与闻先生同时代和他有着相似精神品质的鲁迅先生。 他们的语录: 谭先生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乃从容就戮。呜呼,烈矣! 孙先生说:“驱除鞑虏,振兴中华。” 鲁迅先生说:“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闻先生《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人多为文人,更是勇士,前仆后继,引领时代的潮流,终于领来了新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