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得通之方法
禅定得通之方法 佛学说神通之获得,有多条渠道,一般分神通为五 类;一道通,谓断惑得道,证得阿罗汉果后,不假修习, 自然具足三明六通等。二神通,乃修习禅定获得的五通 等。三依通,谓依凭符咒、丹药等法术而得者,密乘所言 四小八大悉地多属此类。四报通,谓生来自具者,被认为 是前世修行的果报。五妖通,谓由神鬼精魅加持或附体而 现者。五种通中,以修禅所得神通,最值得研究依《俱舍 论》等说,由禅定而发神通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情 况是道通,这须依相当的基础而发, 《论》颂谓“曾修离染 得”,谓前世或得道前曾修禅定、神通已得或将得神通,当 其断惑离染而证道果时,便会自然显发三明六通,不用专 意修通。如释迦之成佛,即属此类。第二类情况是修定自 然发通,神通为禅定的副产品。若有根基或素质,只要修 禅入色界四禅乃至初禅未到地定、欲界定,都有可能自然 发通。 《摩诃止观》卷八云:一一禅中皆能发五通,若就便 宜论者,根本(四禅)多不能发,设发亦不快利;特胜、 通明多发轻举身通;背舍、胜处多发如意转变自在身通; 若慈心定中缘人色貌取得乐相,因色知心,识其苦乐,此 多发知他心通,……亦发天耳通;因缘观人三世,照过去世 多发宿命通,照未来事多发天眼通;若念佛定不隐没者, 多发天眼通。发通之要,在于观想入定或定中观想,修观 想自身的禅,易发神变通,内视自身;修观想外境相的 禅,易发天眼通及变化通;修观想他人的禅,易发他心 通;修观听音声的禅,易发天耳通;修观因缘的禅,易发 宿命通。密乘综合瑜伽,三密相应,兼观内外色相变化及 音声,当易发天眼、天耳、神足三通,而多先发变化自身 为种字本尊等形相之通。第三种情况是虽修各类禅,深入 四禅八定,乃至明心见性,断惑证道,成慧解脱阿罗汉, 亦未必发五通。这种情况, 《俱舍论》谓之“未曾由加行”— —意谓此类人因无始来未曾修得过神通,根基差,故须专 门修得神通的“加行”或神通禅。加行一般以第四禅定心为基 础, 《禅法要解》说:若求五神通,以第四禅则易得,若依 初禅二禅三禅,虽复可得,求之甚难,得亦不固。 《大智度 论》卷二八云:有人言,初禅天耳易得,有觉观心故;二 禅天眼易得,眼识无故,心摄不散故;三禅如意通易得, 身受快乐故;四禅诸通皆易得,一切安稳处故。在四禅寂 定心中,通过观想练习或暗示,引导其心倾向于得通,是 神通禅的基本法则。修得神通,依“四神足”(四种得神通的 基础)或“四如意足”:一欲,希求得神通的意欲;二精进, 依法勤修不懈;三一心,专注不散;四思惟,谓修观得般 若智及观想。 《清净道论》述修神变通的加行,是在十遍处 修习成就的基础上,先以十四种行相调心,锻炼定力令趋 于纯熟:一顺遍,谓顺次从地通观至自遍的八遍中,百回 千回地入定;二逆遍,逆八遍的次第,从白遍开始,逆修 至地遍,反复修习多次;三顺逆遍,依十遍次第顺修、逆 修,反复多次,数数入定;四顺禅,于遍处定中,从初禅 依次深入,至非想非非想处定;五逆禅,从非想非非想处 定后退,逆修至初禅;六顺逆禅,顺入、逆入四禅八定, 练习多次,七跳禅,入初禅已,跳过一级而直入三禅;八 跳遍,于地遍定中入初禅已,跳过一遍处而于另一遍处入 初禅;九跳禅与遍,先跳过一遍处而入初禅,又从初禅跳 入三禅;十超支,于地遍定中入初禅已,亦入上地禅;十 一超所缘,于一遍中入初禅已,再依次于一一遍中入初 禅;十二超支与所练,于地遍中入初禅已,次于水遍中入 二禅,于火遍中入三禅,如是一一超越支与所缘而入定; 十三支的确定,于四禅八定中各确定该禅所有的功德支 分,一一满证;十四所缘的确定,于十遍中一一确定所缘 境。此十四行相调心,略当于汉传禅学所言炼禅、熏禅、 修梯,而内容更为繁多,其旨在反复锻炼自在出入各种观 想境与四禅八定的能力,令其极为熟练,为修得神变通打 下坚实基础。 《清净道论》云,此十四行相极难成就,百人 千人中,仅一人能得。而“即以十四行相调伏其心者,得神 变亦难,于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得。得神变者,即刻 现起神变难,于百人千人中,或有一人能即刻现起神变”; “虽得即刻现起神变,但救护他人难,于百人千人中或有一 人”。此神变通,是五通中最难得的一种,明白了它修得之 难,就不难理解历来佛教禅僧中现此通者何以不多,现代 特异功能者中飞空神变者何以罕见了。十四行相调心纯熟 后,尚须具四神足、八句、十六根本等条件。四神足前面 已说明;八句,乃四神足各各与定结合,非一非异;十六 根本,是以不向下心、不向上心、不染着心、不抗拒心、 不依止心、不结缚心、离脱心、不相应心、离界限心、一 性性心、信心、精进、念、定、慧、光明十六种心摄心, 不被贪爱等烦恼及懈怠、掉举、无明、黑暗等所动。如此 摄心不动后,须“以智决意”,确定将成就何等神变,然后入 四禅,从四禅出已,再作决意:我实现某某神变,神变便 会即刻成就。如欲隐身,则起“此光明处将成黑暗”、“将成 遮蔽”、“成不可见”之决意,便可使他人视而不见。若欲成 就穿墙透壁穿山无碍等神力,须先入于虚空遍处定,出定 后作“成虚空”的决意,便可出入障碍有如虚空。若欲成就地 中出没的神通,先于水遍入定,出定后作“于此处成水”之决 意,便可入地如水。若欲成就飞行神足,先于地遍人定, 出定后作“虚空为地”之决意,便可在空中坐卧行走。若欲成 就变化,先入四禅,出定后观想所欲变化的形貌,再入 定,出定后作“我变成这样”的决意,便能实现。据大乘论 典,修得神变通的基本方法,是在四禅定心中修观想。 《大 智度论》卷二八云:系心身中虚空,灭粗重色相,常取空 轻相,发大欲精进心、智慧筹量心。力能举身,心筹量 已,自知心力大,能举其身。这是欲腾身空中的观修法。 《瑜伽师地论》卷三三说,为引发神变,须于四禅心中修 五种想:一轻举想,想自身轻空飘举;二柔软想,想自身 柔软如意;三空界想,想山石墙壁等为空;四身心符顺 想,想自己身心不二,身随意转;五胜解想,决定自信自 心能自在转物,实现神变,不生狐疑。天眼、天耳、宿 命、他心四通的修习方法,都是在四禅定心中作观想。修 天眼通,缘“光明色相想”, 《大智度论》卷二八云:行者用 日月星宿珠火,取是等光明相,常勤精进,善修习故,昼 夜无异,若上若下,若前若后,等一明彻,无所障碍,是 时初得天眼神通。修天耳通,观听障外音声,由近及远, 由粗及细, 《瑜伽师地论》谓之“种种品类集会音声想”。修 他心通,观想自他心意的变化,推己及他, 《瑜伽师地论》 称为“烦恼所作色变异相”,谓由面容表情推及心思。 《俱舍 论颂疏》卷二七云:他心通初修之时以色为门,谓欲修时 先审观己身心二相变异,谓随心喜怒形之于色,后复观他 身心二相,由此加行,后得他心。 《清净道论》说,初修他 心通以天眼通为基础,扩大其光明,想象别人心脏血液的 颜色,分析血色与喜怒优悲的关系,以获得由观血色而感 知他人心思的能力。修宿命通, 《瑜伽师地论》谓作“先所受 行次第随念想”,从现在起往后倒推,依次回忆往事,直溯 及生时、住胎时、入胎时、前世,乃至无数前世。密乘修 神通法与显教又有不同,多观修本尊,仰仗加持,一般多 修文殊菩萨为本尊,观诵文殊根本真言。无上瑜伽部则在 心轮或喉轮上观诵文殊根本咒。或在修圆满次第中,修五 支分气金刚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