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语文教学中评价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小班化语文教学中评价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西苑学校 一、课题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核心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而现行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标准统一、评价目的唯一的现象,在对语文学习评价时,导致了评价实践与课程目的之间的错位。这样,我们的教育变得僵化,学生的差异被忽视,个性遭到抹杀,还谈何“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呢? 我校正在开展“小班化教育”课题实验,“小班化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场革命。能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都得到爱的满足——得到求知和情感的满足。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活动,其主线宗旨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小班化教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为我们的评价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空间。于是,我们尝试在我的小班化语文教学中运用评价教学策略,建立动态评价体系。在这里,评价二字的概念已发生了变化,评价不再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的的限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查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1、构建有效的小班语文评价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小班化教育实效性。 在坚持认可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用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局限性,因此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断地促进他们的语文学习。尊重每一个学生,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这是评价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 2、构建适合“小班化教育”特点的动态评价体系,在提高小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和个性独特发展。 以过程性评价为基本形式,以定性评价为基本方式。设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同时根据“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多元性、激励性、形象性、形成性和个性化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法。 三、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研究的全过程着力研究学生的主体性生成机制,发明一切条件最大限度地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构建和完善。 2、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儿童,让每个学生都“阳光普照”。 3、整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予以整合,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整体力量。 4、活动性原则:规定各项研究目的和研究活动的设计是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过程。 5、互动性原则: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种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学生与学生互相启迪的教学实践活。 6、充足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足地使用显性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二)、研究方法: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学习小班化教育理念,制定小班化教育研究方案和分阶段的研究方案及实行细则,在学校总课题的指导下,采用“计划-观测-反思-再计划-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完善研究方案,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习研究同步,点上研究和面上听课同步,将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推动真正落到实处。 在研究过程中,同时要采用调查法、观测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四、课题实行的过程 1、课题实行的对象: 课题组成员执教的一(1)班、一(2)班、一(3)班、一(4)班学生。 2、课题实行的课堂教学环境: 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改革传统的桌椅摆放形式:面对面、马蹄型、圆桌型、秧田型等,制作各种形式的评选栏,让学生有充足展示自己的天地,让教室处处都会“说话”,适合小班化学生的个性特点,有趣地激励学生你追我赶,竞争向上,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成功心理。 3、课题实行的课堂教学策略: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实行评价教学策略。 (一)、评价方法多样化 1、语言评价 这里的“语言”涉及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的需求。适当的称赞、表扬能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鼓励。因此,我们要明确一个宗旨:那就是评价的整个基调应当是积极的、肯定的。只有这样,才干让学生充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自觉地按照学习目的去努力。 2、形象评价 在小班教学中,充足运用形象化的手段,设立一些奖励制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一朵小红花,几个红苹果,一颗颗五角星,一盏金杯,一个笑脸图章,或是在学生额头贴上一颗闪亮的及时贴……丰富的奖励形式,充足激发了孩子们的进取心。 3、成长记录评价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的成果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领悟到建立“学习成长记录手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窗口,形象、客观地反映了学生进步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作品,认为只要有收藏价值、只要能体现个人成长历程的作品均可作为“学习成长记录手册”的内容。 “学习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的成果可以是学习计划、阶段总结,可以是前后期书写作业的对照,也可以是个性飞扬、才气横溢的文学作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还可以是其他载体,如照片、录音带、雏鹰小报等等;也可以是学生、家长、教师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 (二)、评价内容多角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三维目的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所以在语文学科评价中,我们不仅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积极质疑、积极查找收集资料,是否喜欢阅读课外书、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表现能比较系统、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素质,为此,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改变了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建立了学生自主评价,让同伴参与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一系列评价机制,装入成长袋,学期末作为定性描述的依据之一。 1、学生对自己课堂表现的评价 学生自评重要评价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行为习惯、爱好、学习收获、进步情况。 2、学生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学生非常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发现别人的长处,填补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评价 4、家长对学生的评价 在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为教师提供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评价过程发展性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发展性评价。也就是说,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1、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在语文评价过程中,我重要采用了平常评价与期末考核两种考评方式。 平常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重要是指在平时进行的一种评价。平常评价时,我结合学生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