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哲学
蒙台梭利哲学 蒙台梭利哲学 一、 教育目标与原理 (一) 、目的: 1、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喜爱安静、喜爱秩序、喜爱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学 习的持续力、学习的专注力、独立性、喜欢探索新事物(有 探究精神) 、自信心、自律性、创造力、轮流与等待。 2、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理解、交流、创造、互动) (二)教育原理: 1、专业知识(理论思想)丰厚。 2、心得体会、观察记录,第一手材料。 3、受学者思想的影响。 伊塔: (1755-1838)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通过观察去 了解、发现孩子心智的成长。 影响:a 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适应学生。 b 强调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塞根: (1812-1880)伊塔的学生,一生对智障儿童进行 研究。 影响: 井然有序、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由 注意到模仿、从观察到比较、从被动到主动。 启示:教师要作好精神预备、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 础、三阶段教学法。 法布尔: (1812-1880)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影响:a 从自由环境中观察对象的行为。 b 用心地记录观察对象的活动,要观察到孩子的内心深 处。 德费里:荷兰人,学者,突变性的理论、遗传学的基础。 影响:a 发现儿童的敏感期 b 突发性写字和阅读的能力 c 自发性的工作能力 客雷尔:外科医生,生物学家。 代表作: 《人类不为人所知者》 “幼儿阶段不容至移的一个丰富的阶段,它应该为一切 可能与可信的教育方式可利用,如果浪费了此阶段的生命, 将来永远无法弥补。” 影响:幼儿期的学习天赋是别的时期所没有的,成人应 以最大的智慧与爱心培育儿童,以自然的态度关怀儿童,使 孩子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 六大基础理论 (一) 环境适应论: 不仅包括学校,还有自然、社会、人际环境,智能成长 除先天因素外,环境对其起重要作用。 1、预备环境的意义: *儿童是精神胚体,有赖环境的保护、滋润。 *儿童是个探索者,需赖以吸收环境中的各种印象来建 构其心智。 *童年之秘隐藏在儿童的环境中,唯有透过开放的环境, 才能将真正内在的潜能发展出来。 *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所以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开展其禀 赋的环境,成为其新教育的目的。 2、什么是有预备的环境? *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 *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 *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儿童唯有通过如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的能力,形成真 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 3、 预备环境的观念 (1)真实的观念 (2)自由的观念 (3)社会化的观念 4、预备环境的原则: (1) 尊重、互动的交往原则 (2) 独立操作的无竞争原则: “竞争”: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3) 轻松、愉快的学习原则 (4) 自然、有序的开放性原则 (5) 挑战自我的探索性原则 5、教室环境的六大要素: (1) 自由与纪律 *”唯有孩子在自由的气氛中才会显露其本质。” *”自由的环境让孩子成长发展的内在本能有个自由发 挥的条件和机会。 *”教室中的自由包括:自由选择教具、自由选择活动、 人际交往的自由、没有人为的比赛和奖惩。” *”在自由中建立常规纪律,独立性的养成、抑制力的 培养、自制力的控制、分辨善恶、团体活动的规则、破坏性 行为的限制。”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教材与教具 (6)社会性生活的发展:维护环境、混龄生活、合作 性工作的开放、对教室环境的拥有感与责任感、分享快乐与 成功。 (二)独立成长理论: *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标。 * 独立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 *帮助孩子独立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去做、尊重的态度、 适时的指导、最大的耐性、最多的鼓励。 *孩子的成长象一盆植物一样,我们要了解它的性能, 给它营养,适当照顾。 (三)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四)吸收性心智理论 * 每个幼儿都有极大的潜在能力,孩子出生后没有经 验,他是通过内在特殊力量从环境中获得所需信息。 * 0-3 岁 潜意识吸收性心智 “象照相机拍照。”(无意识、无选择的吸收) “象计算机录入”(由内心编辑--输出) * 3-6 岁 有意识吸收性心智 * 在快速的吸收时,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兴趣,也就是 敏感期的出现。教师要学会观察、审判、治疗(帮助) 。 五)工作人性论 * 幼儿阶段是一个形成、创造与建构的时期,为有通过 工作才能逐渐形成各种运作的能力而成为”人”。 * 以工作为核心形成的教育体系。 “人类智力发展由认知而来,认知则通过感官与外界环 境的互动积累而来,而手正是感官的最敏感的触角,也是与 环境互动的最频繁的媒介。手是人类的第二个脑。” * “工作”是人性的特征。 通过工作可解决人性的偏差。 (依赖、懒惰、任性、胆小等。 )使孩子从无秩序到秩序、 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 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体现人生价值;训练手眼协调;借 助四肢活动使人格、智能、体能都得以发展。 (六)奖惩无用论 * 提倡鼓励、引导、支持。 认为儿童的内在需要得以满足就会产生宁静,并会产生 新的愿望。应 该引导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选择、自 我约束。 三、蒙特梭利的儿童观 (一) 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 1、 具有”心理(或精神)胚胎期” 2、 具有”肉体化”的过程 3、 具有”潜在的能力” 4、 具有吸收性心理 (二)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 1、 秩序敏感期 0-3 岁 2、 运动敏感期 1-4 岁 3、 语言敏感期 4、 文字敏感期 5、 感觉敏感期 6、 对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7、 生活规范、社会礼仪的敏感期 8、 数学敏感期 9、 音乐敏感期 10、工作敏感期 四、蒙特梭利教师观 (一)教师的角色 帮助儿童生命成长的启导者;设计者;教育环境的提供 者;儿童工作的观察者;自由活动的保障者;儿童发展的协 助者;儿童与家长的沟通者。 (二)教师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1 必须懂得蒙氏教育的原理和教学法 2 必须懂得如何操作使用教具 3 具有为幼儿设计适合其成长的综合素质 4 具有对幼儿耐心、爱心的优良品质 5 教师必须具备科研能力 6 有饱满的精神状态与幼儿一起成长 (三) 教师必须从事的工作 1、 观察与了解儿童,并适当记录。 2、 对有价值的事物的启蒙。 3、 引导、诱发孩子的活动欲望。 4、 对集中工作的引导。 5、 团队精神与社会性的培养。 6、 7、 8、 9、 10、接受孩子的请求检查。 11、摆放整齐教具。 12、对干扰他人的孩子要及时引导。 五、十一大特点: 1、 2、 3、 4、 者。 5、 6、 对儿童自由的保障。 提供准备好的环境。 协助儿童独立。 示范新教具的使用方法。 以儿童为中心。 不”教”的教育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教师是催化者、是预备者、协助者、引导者、收集 注重智慧和品格的培养。 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 7、 混龄教学 8、 全方位教学 9、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10、排除奖惩制度 11 教学成果的突发性显现 《蒙台梭利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