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文档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引言引言根据近年来的对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肌筋膜触发点的存 在已被广泛的接受。一个触发点区域通常存在许多个活化的触发点。而一个触发 点则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有局部抽搐反应:LTR locus)和活化部位(终 板噪音:EPN locus) 。基础研究表明,敏感小点是致敏的神经末梢,而活化部位 是功能失调的终板,并伴有过渡的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的过渡释放导致终 板区域的肌纤维局灶性收缩,渐而渐之局部形成肌筋膜疼痛特点之一的紧张带。 几乎在每一块正常的骨骼肌我们能够发现触痛点,即潜在的触发点(有触痛,但 无自发性疼痛) 。这个潜在的触发点在出现一些病理损害时被激活变为活化的触 发点(有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疼痛) 。当这个病理损害得到恰当的治疗后,活化 的触发点能被抑制失活。而这个触发点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 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一种因潜在触发点受一些病理条件(如慢性反复的 微小劳损、不良姿势、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软组织撕裂伤等)的作用后活化,从而 引起疼痛。 所以触发点疼痛治疗的基础也就是对这个基础病理的治疗。肌筋膜疼 痛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描述, 本文的重点是对肌筋膜疼痛治疗的基本原 则进行综述。 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急性损伤 可以直接引起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 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 痛。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 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 肉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 ;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 发点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 所引起的。 这个病名术语是 Travell 在 1942 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然后,近 20 年被医务界广泛接受, 认为 MTrP 是一个局部可辨别的疼痛或对疼痛敏感的骨骼肌上的结节。 目前所认 识到的有两种类型的 MTrP,一种是可自动产生的疼痛或者运动时可以产生疼痛 反应的 MTrP;还有一种是潜伏 MTrP,后者仅表现为疼痛、不适和对压迫有疼 痛反应。在最近的对人体和动物的研究中,已经可以肯定MTrP 总是发生在神经 1 文档 肌接头处。而且发现 6 个月大婴儿就有潜伏的 MTrP。潜伏的 MTrP 可能是机体 一个防预机制, 以避免对已损伤的组织和结构进一步受损的保护条件,从而限制 受损组织会引起再损伤的运动。 目前,对慢性骨骼肌疼痛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 1、肌筋膜触发点的临床特 征,2、肌筋膜触发点的基础研究,3、为研究 MTrPs 建立动物模型,4、MTrPs 区域的多发点,5、敏感点的脊髓机理, 6、引起敏感小点的运动终板, 7、MTrPs 的自主神经功能,8、MTrPs 的病了生理学,9、肌筋膜触发点的治疗。这几方面 的研究工作基本可以在国外的文献中查到,而且每一项工作都具有连续性,信息 量和知识量在逐年扩大。 在国内文献中可以找到对肌筋膜触发点临床特征和治疗 的研究;一般来说,有三种人群比较多见,一是老年人,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增加 了慢性肌痛的机率,多发部位在颈肩腰臀膝,严重影响了他们退休后生活质量; 二是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软组织的反复损伤,好发部位决定于他们从事 的运动项目,常影响他们的运动成绩,造成过早退役;三是公务员和电脑操作人 员,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和斜角肌的过劳,造成颈部和手臂部无力, 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本节的重点只针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讲述,少许带一点病理生理机制帮助大 家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提及:1)病人感到的疼痛部 位不常是病灶所在的部位,如,病人感到关节疼痛常不是真实的关节疼痛,而是 因关节周围肌的慢性疼痛所引发的关节部位的牵涉痛。因此在诊断上要特别注 意。2)治疗时,要考虑综合治疗,特别是较重的病人,不能以单一方式。 3)针 刺治疗时要注意以下交待的几个安全要点。 我们的大量临床实践与国外对 MTrPs 的诊断标准的认识是一样的,即:1)明确的酸痛点,2)疼痛的识别程度(病人 能准确认知) ,3)拉紧带(包括了酸痛点) 。牵涉痛和局部抽搐反应是 MTrP 的 准确定位的征象。如果能够准确的诊断,治疗效果也相当有效。 一、一、病因学病因学 其发病率很高, 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多发于成年和老年人,发病原因 病因较多,但最常发生在慢性损伤之后。1999 年英国一所医院的一项调查资料 表明,3000 名因疼痛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慢性疼痛患者占 68.9%,其中以 1990 年,Simons 提出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确诊来确定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患者占 2 文档 47.7%,几乎占了疼痛就诊患者总数的一半。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 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 痛病。 如此高的发病率却没有一个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原因可能就是对 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了解不够深入。 骨骼肌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基本发病原理在图 1 中表述。 软组织的伤害是活 化潜伏 MTrP 最主要的原因可以是炎性变化,也可以是退行性变, 或是两者同时 即存。 炎性变化最初可以是由损伤引起的。如果急性损伤不能够完全地被治愈或 治疗方法不当和不彻底,就会转化为慢性的骨骼肌疼痛。慢性炎性伤害也同样能 够因为慢性反复性的细 受伤因素受伤因素 急性肌肉损伤急性肌肉损伤 或急性炎性损害或急性炎性损害 愈 合 不 良 反 复 受 伤 水肿 年龄因素年龄因素 循环系统的损伤和减少循环系统的损伤和减少 小创伤造成,也可以因 为已存在退行性变的基 础上被细小的损伤而引 发。可是,这种细小的 损伤在正常情况下一般 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伤 织 组 痕 疤 加 剧 慢性炎性症损害慢性炎性症损害 重叠性细小的损伤 反复性的局部小的创伤 退行性变损害退行性变损害 害,但如果有退行性变 就可以造成对正常组织 的伤害, 肌肉也是如此。 退行性变可以因为局部 循环障碍以血管数量减 图 1. 慢性骨骼肌疼痛的发病机制 少而造成; 这种血循环贫瘠的状况可见随年龄增长的改变、急性损伤后的组织水 肿、以及慢性损伤后的疤痕组织。因此,无论是炎症还是退行性变都可以促进潜 伏或隐性的 MTrP 向活动的 MTrP 转化。 二、二、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大卫·西孟氏(David Simons)教授和其他的临床康复专家们进行大量地临床 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证实了触发点的存在和病理生理及神经生理学的基础。对于 肌筋膜触发点的研究基于两方面:电生理和组织学,其结果得到了下述的理论假 设。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理论的可能性,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是因为梭外肌纤 3 文档 维上运动终板的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种神经骨骼肌疾病。 洪章仁教授的加盟加速对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研究的进展。他首先建立了隐性肌筋膜触发点的动物模型,然 后用肌电生理研究。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