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情韵》观后感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海丝情韵》观后感 前几日,和哎哎一起在厦门工会剧院,观赏了闽南神韵·《海丝情韵》的演出,略有感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故事的讲述方式,二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进展,三是出海拼搏的勇气与艰辛,记以下。 壹 · 穿越的闽南导游阿肥 · 演出开始,是一群年轻舞蹈演员简单的开场舞。哎哎说,有点像是把大学舞蹈社团的学生们请过来活跃气氛的。我深以为然,舞蹈有些随性简单,与我想象中的表达闽南文化的设定不太吻合。 可能因为刚开始没有进入状态,所以当主持人以一身非普通衣着亮相的时候,就觉得期待了。这个主持人真的是相当厉害了,十分有感染力和代入感,在接下来比较“形散”的故事中,做了十分好的串接和现场气氛引导。故事的展开方式,我觉得十分赞。 故事是这样的:从南洋留学归来的阿肥立志要当闽南地区的大导游,在闽南街头巷尾中唱闽歌吹洞箫时,穿越到了他明朝祖先阿明和妻子阿妹的年代。通过阿明与阿妹的爱情进展,融入了闽南元素,诸如红砖古厝、高价布袋戏、皮影戏、漳州水仙、妈祖文化、铁观音、闽南庙会、拍胸舞等。 把这么多文化元素融入到一台戏上,只用一个小时来讲述,都要靠这位穿越的闽南导游阿肥了。“穿越”的一大好处是,演剧中人不会觉得尴尬,跳脱出来当主持人讲解文化含义也不会觉得突兀。另外,还可以巧妙地引导剧情进展,比如阿明一蹶不振的时候,阿肥作为阿明的后代,迫切希望阿明能做出改变,对阿明进行规劝。而以阿肥穿越到明代开始,以穿越回现代结束,整个故事又讲述得十分完整。 贰 · 入骨相思的阿明与阿妹 · 这场戏的爱情主角是阿明与阿妹,与我所认知的传统文学形象中的经典男女主角简直不能太一样。 他们相遇的日子正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元宵节。在一个“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夜晚,小姐阿妹和丫鬟小红一起逛花灯赏夜市,却在人潮拥挤中,两人走散了。 小姐阿妹单身一人,遇到了正在吹南音的阿明,恰好阿妹也喜爱南音,因为共同的爱好,情意在两人中慢慢生起了。 就在阿明以“我教你南音”,阿妹以随身佩戴的挂穗相赠,互诉情意时,丫鬟小红找到了小姐阿妹。小姐害羞的立即要走开,丫鬟却逗趣的要小姐多待一会,小姐的矜持和丫鬟的淘气好不有趣。 数日后,阿明带着聘礼来求亲,阿妹的家人以阿明太穷,拒绝了这门亲事。阿明倍受打击,真可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在穿越过去的阿肥的鼓舞下,阿明闯海下南洋拼搏。一对恋人,相隔千里,只能梦里相会,“相思相望不相亲”,“争教两处销魂”。 所幸,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阿明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了有名的茶商,阿妹也在家里苦苦等待阿明,一对恋人终成眷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叁 · 海燕一般的出海人 · 阿明下南洋需要经过海洋,舞台通过动画投影和演员的力量舞蹈,表现一叶扁舟在大海上的艰难。海洋上间或平静,大多时候是波涛汹涌、狂风骤雨,小船就像海上的一只海燕。 “大海很仁慈,也很美丽。但是大海也可能很残暴,而且突如其来。这些鸟儿飞着,扎进海里觅食,哀哀地小声叫着,相比大海而言,这些鸟儿太脆弱了。”这是《老人与海》中老人见到海燕时发出的感慨。强如老人圣地亚哥都有如此感慨,渺小的人类在海洋上远行,何尝不是也如一只海燕。 我对大海的敬畏之情,源于一次在菲律宾的薄荷岛出海追海豚。那日天气晴朗,但是我们的游船也是在远行两三个小时之后才见到海豚。虽然海岸边天气晴朗,海上天气却变幻莫测,其间还下过雨。船在海中,目光所及的远处是没有尽头的海天相接,近处是汹涌着金属光泽的蓝黑色海浪,一种孤独和渺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从此,我便十分佩服出海的人。 大海纵然会很残暴,但是勇敢的海燕,依旧会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的飞行,发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宣言。 像海燕一样勇敢拼搏的出海人,战胜了孤独渺小和大海的残暴,依靠大海的力量,制造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 世上本没有路,也能走出一条道。“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