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组织学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正常机体细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HE 染色染色: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 3.上皮组织(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epithelial tissue)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 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②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在单层上皮细胞表现最为典型 ③上皮内大都无血管,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4.4.几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几种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类型 单层扁平上皮 结构 细胞核椭圆,居中 分布 内皮(心,血管,淋 功能 保 持 器 官 表 面 光 巴管)间皮(胸膜,滑,减少摩擦,利 腹膜,心包膜)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核圆,居中 核长椭圆,基底部 核不在同一水平 角化的无核 未角化的有核 肾小管、甲状腺 胃肠,胆囊,子宫 呼吸系统(气管) 角化的:皮肤表皮 于血液流动 吸收分泌 吸收或分泌 耐摩擦,阻止异物 未角化的:口腔 、侵入,有再生修复 食管和阴道能力 5.微绒毛及纤毛的结构及功能微绒毛及纤毛的结构及功能(光镜及电镜) 微绒毛 光镜 纹状缘或刷状缘 电镜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 的突起 纤毛 6. 6.结缔组织的特点结缔组织的特点 ①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构成 ②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内,无极性 ③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 ④包括疏松、致密、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可见9+2 微管结构 功能 增大表面积,促进吸 收 7. 间充质间充质:结缔组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而来。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构 成,不含纤维。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力强。 8. 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中几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①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多突起,核仁明显,呈弱嗜碱性。 电镜下,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属蛋白质分泌细胞。 ②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核较小,着色深,多呈嗜酸性。 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细胞膜内侧有许多微丝微管。 功能:吞噬作用,抗原提呈作用,分泌功能。 ③浆细胞浆细胞:核圆,偏于一侧,胞质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电镜下,很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核旁有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④肥大细胞肥大细胞: 细胞大, 核小而圆,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 可被醛复红染为紫色。 颗粒内含有肝素(抗凝血) 、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反应)趋化因子。 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分布,受刺激后,细胞合成白三烯释放。 9.三种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特点三种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①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数量最多,嗜酸性,成分为一型胶原蛋白 ②弹性纤维: 又称黄纤维, 分布很广, 用醛复红可以染成紫色。 弹性纤维较直, 末端常弯曲, 可有分支。 ③网状纤维:分支多,交织成网,主要由三型胶原蛋白构成,在镀银染色切片呈黑色。 10.10.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 电镜下,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表面积增大,细胞内任何一点距细胞表面都很近,有利 于细胞内外气体的迅速交换。成熟红细胞无核,也无任何细胞器,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正 常值男:120~150g/L,女:110~140g/L,有结合于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 11.11.几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几种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白细胞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分为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50%~70%) ,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与巨噬细胞一样有很强的趋化 作用和吞噬功能,自身死亡成为脓细胞。 ②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0~1%) ,核分叶或呈S 形,含肝素、组胺和白三烯,与肥大细 胞的分泌物相同,也参与过敏反应。 ③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5%~3%:核多为 2 叶,可移行至发生过敏反应的部位,其释放的组胺酶 能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能灭活白三烯, 从而抑制过敏反应。其释放的 阳离子蛋白,对寄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④单核细胞单核细胞(3%~8%) :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可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 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⑤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5%~30%) :可分为 T 细胞、B 细胞和 NK 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 12.透明软骨的结构透明软骨的结构 有较强的抗压性,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纤维成分主要是交织排列的胶原原纤维。 基质 中含有大量水分,这是透明软骨呈半透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13.13.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的结构 (1)骨基质:即钙化骨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含水极少。有机成 分包括胶原纤维(一型胶原蛋白,有机成分的 90%)和无定形基质。无机成分又称骨盐, 其存在形式主要是羟基磷灰石结晶。 类骨质经钙化转变为骨质。 骨质结构呈板层状, 称骨板。 (2)骨组织的细胞 ①骨祖细胞骨祖细胞:位于骨膜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②成骨细胞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排列为一行 LM:核大而圆,色浅;胞浆嗜碱性 EM:富含 RER、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类骨质 ③骨细胞骨细胞:位于骨板之间或骨板之内,包埋于骨质中,扁平,多突起 骨小管:骨细胞突起所在的腔隙,含组织液 骨陷窝:骨细胞胞体所在的腔隙 ④破骨细胞破骨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溶解骨质。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 LM: 体积大,嗜酸性,胞质呈泡沫状 14. 长骨骨干的结构 长骨由骨干和骨骺构成,表面覆有骨膜和关节软骨,内部是骨髓腔。 ①环骨板环骨板:是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外厚内薄。 ②骨单位骨单位:即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③间骨板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骨板。 15.骨骼肌的光镜结构 明带(I 带) ,暗带(A 带) ,暗带中央有 H 带,H 带中央有一条 M 线;明带中央 Z 线。 肌节肌节:相邻两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I 带+A 带+1/2I 带组成。 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①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 M 线固定。 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Z 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末端游离, 止于 H 带外侧。 ②横小管横小管: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横行环绕每一条肌原纤维,位于A 带和 I 带交界处。 作用:将神经冲动传入细胞内。 ③肌浆网肌浆网 终池终池:在 A、I 带交界水平由肌浆网扩大并连通而成。 三联体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17. 心肌的结构特点心肌的结构特点 短柱状有分支,互相吻合;多为单核,居中;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分支连接处有闰盘。 闰盘闰盘:心肌纤维连接处的结构。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连接牢固。纵位部分有缝 隙连接,信息传导,同步舒缩 18.神经元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