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学习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内容, 我强烈地感受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主 要任务就是强国之道。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之所以说这个工作非常重要, 是因为它是培 养动力的需要。动力的发展需要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 发展也必须要 改革。 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是质量效益的问题——质量效 益不高。 以前, 我们的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 现在要开始改变这种面貌。 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 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这些年,我国形成了一定的 质量优势,但还要巩固增强,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质量优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 要也是围绕产业体系的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来展开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 业。中国的很多工业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把另外九 个排在前十名的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中国的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50%左右,煤炭 产量也接近 50%。所以说“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变成强国。 要想变成强国, 具体要怎么做?现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个时代, 除了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外,还有环境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战略机遇期, 正好迎头赶上第三次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所以 发展得非常迅速, 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 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十八大之后,我们在这方面 做了很多努力,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未来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得深入, 在中高端消费、 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形成新动能。新动能从何而来?从新经济而来,从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来, 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消费热点。这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是我们努 力的方向。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项工作是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 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培育若干世界 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这里所说的全球产业链中高端不仅是指工业, 产业链的概念是包 括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在内的,所以“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包含了制造、加工、 创新和服务等内容。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三项工作就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强 国的重要基础。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怎么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可以这样说,基础设施 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战略的成功,世界各国都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现在, 中国也是很有优势的, 中国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包括高铁、 高速公路等,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排在世界前列。基础设施的优势我们要保持, 并且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不充 分不平衡的问题在基础设施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农村的基础设施、 中西部的基础设施 都还存在不足, 也就是不充分。 基础设施建设是“传统+新兴”——传统的基础设施 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而新兴基础设施更要重视,像信息网络、物流的发展 等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存在投资潜力的原因。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四项工作是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 补”的最终目的是存量和增量并重, 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 需动态平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平衡是动态的、 长期的平衡,不能形成大量的产 能过剩、价格下跌、 企业效益滑坡。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 长期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基本化解了, 让市场规律正常地、有效地起作用。这样一 来,经济就有了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五项工作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鼓励更多社会主 体投身创新创业。这几年我们简政放权, 进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创业成本,使 新的企业、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从开始时每天1 万家增加到 1.2 万家,后来 又增加到 1.5 万家,到 X 年达到了每天 1.6 万家,这既体现了市场的活力,也体现了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六项工作是建设知识型、 技能型、 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我们的劳动者大军不能再是低层次的产业工人。现在,我国每年有700 多万的高校 毕业生,这样的人力资源数量简直不得了。 如果我们把劳动者大军都变成知识型、 技 能型、创新型的人才,这对经济增长实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对创新驱动,都是非 常重要的贡献。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 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意味着就 业水平、就业质量、人才水平在明显提高。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早在 2007 年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将创 新型国家作为总体目标。创新要靠科技。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前,我们都在追求科技上 的进步,那么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 我们更要把创新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创新是引 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这是十九大报告里的原话。 那么,我们要做哪些工作呢? 第一,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 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创新 有三个来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新时代,我们要特别重 视原始创新。 我们的科学家一定要搞原创, 前沿性的、 原创性的成果要成批量地出现。 在科技领域,现在的中国和十年前、十五年前的差距是很大的。 第二,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最终要为我们所用,要发挥经济效益。十九 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 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 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些提法中,有些 是以前就讲过的,有些是十九大的新提法。从这些提法中也能看出, 我们的目标是全 面的而不是单向的, 我们要在整体上强起来。 如何建设一个强国?其中一点就是要有 过硬的技术,只有应用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 航 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目标。这是现实的要求。 第三,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战略科技方面,我们要站 在前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 化科技体制改革是以前就提过的, 这个要求是一贯的。从创新体系建设上来讲, 如果 是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它的基础可能是国家; 如果是一般应用型的创新体系,它主 要依靠的就是企业,所以要特别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这个思想也是一贯的。 第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以前,我们对知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