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林义社会保险的经济影响
第十二章 社会保险的经济影响 本章学习要求 1. 掌握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险的影响 2. 掌握社会保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掌握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险的协调发展 4. 掌握社会保险对储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5. 掌握社会保险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险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保险的范围 在社会保险发展的初期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其保障范围仅局限于机器制造行业和加工工业,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保险待遇的人数也相当有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逐渐扩大至其他行业,最后扩大至农业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目前,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险的保障面均在90%以上,一些国家还将社会保险扩展至全体国民,如北欧国家,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民高福利社会保险体系。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可用于社会保险分配的资金和社会资源较为充足,因而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加之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支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险保障范围迅速扩大的繁荣局面。二次大战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乃促进社会保险范围扩大的基本制约因素。 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及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社会保险的保障面相当狭窄,即使是社会保险制度相对发达的拉美国家,保障面一般也只在50%左右,只有少数国家达到70%以上。而对绝大多数亚非国家而言,社会保险保障面的平均水平低于拉美国家。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劳动者收入低下,并且相当不稳定,使有支付能力的人保险需求很低,传统社会保险模式下的企业负担方式在乡村经济中难以找到合适的载体,这些均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保障面的扩展,形成城乡差异甚大的保障体系。即便是城镇居民,难以按统一标准获得保险保障,对占人口大多数的乡村劳动者而言,则仅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救济保障,而事实上不存在正式的社会保险制度安排。 (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保险的项目和内容 在社会保险发展初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仅能提供基本保险项目如养老保险、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津贴,并且保障项目和内容都非常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险的项目和内容日益丰实,由单一保障项目向综合性项目发展。如家庭津贴,附加养老金、康复津贴、培训津贴以及各类临时性津贴。不仅社会保险津贴的项目繁多,而且福利待遇也因各种原因不断攀升,形成高福利的发展格局。使社会保险的项目和内容,逐步超出最初的基本保障宗旨,向高福利和全面保障方向发展。显然,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不可能有社会保险项目和内容日益增多、保障水平日益提高的繁荣局面。而社会保险制度陷于危机局面,也直接源于西方国家自7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滞胀。对众多发展中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社会保险项目与内容的发展,仍使其处于初级发展水平。社会保险的基本目标只能是保障工薪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保障项目。 (三)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决定和影响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这已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险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所证实。应当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的高速增长,对于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和保障程度,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并使社会保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以西方七国养老保险支出占GDP和国民收入的平均比例为例,占GDP的比例由1960年的4.8%上升到1985年的9.3%,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由60年的5.2%上升到1985年的10.5%。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社会保险的水平也随之提高。就具体保险保障水平来说,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和保障程度,远远高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自然更是不言而喻的。 二、社会保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人力资源投资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中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因素,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决定于人力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生产要素、生产率两大要素。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指劳动者身体素质的改善,包括生理及心理素质获得改善;另一方面是指劳动者教育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应把劳动者的身体素质视为人力资本的一种存量,并认为用于维持和改善人力资源素质方面的费用实质上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这种投资对经济增长进程具有特殊贡献。人力资源的投资通常包括诸多方面,通过社会保险计划为劳动者遭遇生、老、病、伤、失业等社会风险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应当是人力资源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通过劳动者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投入,各种社会保险项目的实施,一方面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基本医疗照顾,以避免劳动者及其家属在遭遇风险时基本生活受到威胁,避免因病所致的身体素质下降和生活水平下降,从而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险提供的各种教育、培训计划,更是直接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还应看到,社会保险计划的建立,为劳动者消除和减轻了在面临各种社会风险时的不确定状态,将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集经济保障和精神慰籍为一体的社会保险制度,无疑是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言而喻的推动作用,亦是社会保险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积极影响。 (二)对资金积累和资金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险制度通过不同的筹资模式,对积累资金和资金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对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险而言,由于强调收支的年度平衡,除保留小额流动储备金外,没有专门的资金积累。因而,在运行过程中,仅有部分信托基金可能参与国债市场的运作,对短期资金市场构成有一定影响作用,对资金积累进程仅有间接作用。对基金制社会保险而言,由于基金的筹集和支付有较长的时期,满足现期支付外需留有相当规模的储备基金,因而,基金制社会保险制度对于增加储蓄和资金积累具有更为直接和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资金市场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作为一项日趋重要的政府收支计划,基金制社会保险模式实际上与经济发展具有更紧密的联系,通过直接的资金供给、利率及金融市场的中介作用,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发展。 基金制社会保险模式对增加储蓄和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外不少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利用这一机制增加储蓄促进经济发展。对经济发达国家而言,通过部分基金制以提高储蓄水平,并通过资金市场的运作,促进实现经济增长,如近年来多层次社会保险模式受到关注,而第二、三层次的保险保障都通过基金制运作,以便增加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这已构成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特点。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些国家通过实行以强制储蓄为特征的基金制社会保险制度,在为劳动者提供基本保险保障的同时,也为经济建设积累了大量资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实行基金制的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险计划,以新加坡最为成功。新加坡强制储蓄的社会保险制度为经济增长发挥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