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幼教·朱家雄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与教师成长
学习型幼教·第四届园长世纪论坛《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与教师成长》 朱家雄 各位老师、园长: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与教师成长》。一方面给大家讲的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搞幼教的人是不会不关注教育活动的。每个老师天天都要进行教育活动,所以我从这里开始讲,简朴讲一下幼儿园教育到底为的什么?我想从主线上是两件事:一件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我们面对幼儿园孩子基本上是三到六岁。二是我们要有效的把儿童的发展纳入到社会需要的轨道,我们做老师的人不会说我不知道到底要教他什么,或者说不考虑我怎么样去教孩子,所以作为老师、教师就是要教,不教不叫老师。 于是所有有关教育活动有关特色问题就围绕这个来展开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条线段最左边是顺着儿童发展,是儿童自然发展,最右边是按照我们规定的任务来教孩子。最左边是无结构活动、往右依次是低结构活动、高结构活动,最右边是完全结构活动。什么叫无结构?就是我们老师不去计划好他的事情,这就叫游戏。我们最右边的一点叫做完全结构活动,完全按成人的意志规划好,计划好,预设好。越往右越强调结果,越往左越强调过程。 儿童游戏跟老师教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就是玩跟教不同比例的组合。你看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位置来说明到底是游戏占重要位置还是教学占重要位置。我们讲教育活动基本是从这样一种逻辑起点的,这是一个我们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于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教育活动不管是分科的、单元教学、主题教学、区角活动我们都可以在有关位置上找到它的点。我们来看这一点完全是游戏。这是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这是以教学为主的活动,假设我们当中有个点在这里。这个点的左边就是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右边就是以教学为主的活动。 播放VCR 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儿童游戏,农村里面的孩子在自己跟自己玩,你们看这个活动完全是儿童自己发起的,活动没有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玩的开心,这叫顺应儿童自然发展。我们老师会想我要通过自己对儿童的理解来读懂孩子这本书,然后安排材料和玩具让他来玩,这是儿童游戏吗?我们经常会犯这个错误,我们认为孩子是一本读得懂的书。只要看啊就能知道孩子爱好在哪里?有也许吗?没有也许,这不叫儿童游戏,叫游戏儿童。只要你去多了解就可以知道孩子的乐趣在那里。什么是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自觉的,儿童自己的活动。这里几乎没有玩具,但他们玩得很开心,他们能把简朴的东西想像成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们都在回忆小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没有玩具,但是玩的不久乐,现在的小孩有很多的玩具,他们不快乐,为什么?由于他们没有自由了。儿童游戏就是顺应儿童自然发展。 这里面在看一段城市里面的儿童游戏,本体性游戏(播放VCR) 我们看了本体性的游戏,这一类活动就是自主自选的自己的活动。完全由儿童发起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给儿童带来快乐,这个作用就是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不是要通过游戏学到知识技能。我们要理解孩子,要顺应孩子。假如说我们把这个点给移到右边一点。这个当中的区角、野外活动都有非正式的,随机性的倾向的教学活动,但是这个重要还是儿童自己的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为了帮助大家知道在这么一个过程当中,老师在教一点什么。 播放VCR 我们看了这一类活动你看位置在那里?这是一个低结构化的活动,相对来讲有教师教的成分。教在儿童玩当中随机进行。这样的基本活动应当是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在儿童自己选择的游戏和生活情景中对幼儿随机地实行的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像野外活动,区角活动。中国很多的幼儿园现在正在做一个区角活动创设,我们往往在做错误的事,就是我们希望儿童的区角活动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做,我走了很多的幼儿园都在搞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区创设,很错误,把活动的性质完全扭曲了。这是以儿童为主的活动。儿童自己的游戏,按照自己意愿在那里学习。老师不要过多的去干预。教师要以顺应儿童自己的活动意愿为前提,适时适地适宜地介入或引导幼儿的活动。所以做老师难,就难在这里,无规律可循,一切都是随机发生的,老师要在没有预设的不可预见的情景下表现出最适当的行为出来,对老师是最大的挑战。做幼儿园老师难在随机的、非正规的教学当中,难在该教的时候要教,不教就丧失机会了,不该教时不教,教就是干扰孩子。所以教师要善于观测和捕获教学时机。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方案教学活动,和刚刚的活动比较位置又往右边移了一点。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就更多了,教师的预设也更多了。看一个案例,这是一个主题为《螃蟹》的方案活动,这个活动是如何解决教师预设和儿童生成之间的关系的? 教师通过观测,注意幼儿的爱好所在,再此基础上形成主题网络。教师看到孩子们对螃蟹很感爱好,就在想能不能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呢。教师创设活动情景,让幼儿选择,以小组的形式为主开展活动。我们来看图表,虚线的没有人选择,实线的孩子选择,并不是老师设计的都有孩子选择,没有选择的就放弃。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儿童自主选择的过程使不同爱好的儿童以小组为主展开活动,能使儿童的需要与教师的计划进一步相符合。存在的问题:教师的计划不也许包含所有幼儿的爱好和需要,幼儿的自主选择的范围很有限。所以这里老师给予儿童自己生成活动的机会,或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方式启发幼儿生成活动,并为生成活动的开展来发明条件。 我们来看这些图片。 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线两个箭头是孩子自己生成的。儿童生成的活动是儿童爱好的所在,给予儿童生成活动的机会,鼓励儿童,能在很大限度上满足这部分幼儿的需要。但幼儿的经验十分有限,其自发生成的活动在质量两个方面受到限制,活动中隐藏的许多教育契机尚未开发,儿童更高层次的爱好和需要尚需得到满足。 教师捕获教育时机,生成能引起幼儿爱好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活动向深层次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这个教师看到一个螃蟹差不多要死了,问想不想知道螃蟹里面是什么?孩子们很有爱好,于是老师将螃蟹解剖了,问,螃蟹有没有血啊?有的说没有,由于没看到红色。有的说有,但它的血不是红色的,由于没有红细胞,血是清清的。孩子们进一步讨论,那螃蟹呼吸靠什么?靠鳃,那跟鱼的鳃有什么不同样?老师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进行深一层的活动。我们看到两个点一个线是老师生成的活动,老师生成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又去生成的活动。活动随着儿童的爱好和需要不断的展开。 教师抓住教育契机,有也许进一步激发儿童的爱好,扩大儿童学习的范围,在更高的限度上满足部分幼儿的爱好和需要。教师生成的活动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一定可以真正反映幼儿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并不一定能激发幼儿的爱好,也并不一定可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老师在其中是不断地平衡。 我们看(PPT展示),一个老师用同样一张蓝色的主题网络图表在两个不同的班级里使用,通过不断调整后两个班的红颜色图表肯定不同样了。两个不同老师用同一张蓝色的表在同一个年级肯定也不会同样。一切因时间、地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而改变。我们经常会讲这句话,要让儿童成为一个不断织网的蜘蛛,而不要成为网上可怜的小虫。这就是所谓的方案教学。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选择,尊重儿童的生成,教师没有过多干预,就是所谓的低结构活动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