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陈鹤琴教育思想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教育
初探陈鹤琴教育思想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教育 摘 要 游戏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展现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儿童的学习重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通过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来丰富孩子的生活,游戏是孩子最佳的课堂。无论个性还是才智,都要通过孩子自身的行动得以实现。遵从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充足享受游戏的权利,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陈鹤琴教育思想 游戏教育 儿童 心理环境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即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如进食、睡眠等之外,发生次数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儿童的生活或生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对于身心发育尚未发育成熟、不需承担社会责任的儿童而言,游戏更是他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儿童也正是通过游戏体现并确证着自己的存在。 一、要研究游戏教育必须先研究儿童 儿童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要有儿童的地方一定会有游戏。游戏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这既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必须。“必然”是基于儿童特殊的、客观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必须”则是由于它是儿童生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对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环节。有人说,对游戏的解释其实是对儿童的解释,对游戏作用的解释其实是对儿童及儿童期的解释。这些事实和对这些事实的精辟概括启示我们:是不是可以并且应当通过重视和重新结识儿童及儿童期来重新结识游戏呢。 (一)研究儿童 陈鹤琴将儿童的特点,归纳为“四心”,即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他认为,“好动心”是儿童得到健康发展“要紧的利器”,应当给予儿童充足的机会,使他们得到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模仿心”的价值在于,“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因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他们的儿童”;“做教职工除了要以身作则之外,还宜养成纯美的校风,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他十分强调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引用了柏拉图的名言:“好奇心是知识之母。”他批评旧式学校说,“儿童一到学校,就受注入式教育,没有发展好奇心的余地”。“总之,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吾人不得不注意的,不得不运用的”。“游戏心”是儿童的天然本能。“近世教育运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指出:“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认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 (二)通过结识儿童而进一步结识游戏 游戏作为儿童的一种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在现代社会更有充足的理由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儿童游戏不应当仅仅以一种教育手段的形式出现,而应当成为儿童的生活。游戏应当是属于儿童的游戏,属于儿童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教育中的游戏。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但不成熟的背后却又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也许性。和成人世界同样,儿童之间也有他们自己的规则,一种自然的、不同于成人社会的规则。在成人看来无法理解的现象在孩子们那里却可以取得共识,由于他们有着相同的逻辑和相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致的表达和交流方式,儿童凭借这些可以自如地在自己的群体世界中通行。 二、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 近年,幼儿园都在开展各类幼儿游戏, 但其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表观在游戏形式化、游戏自由化、游戏模式化、游戏教学手段化等方面。究其因素,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游戏的界定莫衷一是。 一些研究者基本趋同的结识是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性目的的儿童自发的活动, 游戏是假想的、虚构的、愉悦的。他们盲目崇敬儿童游戏的自发性和非功利性, 而混淆了自然游戏与幼儿园游戏的区别。这使得许多儿童教师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 经常是把玩具一撒, 便不闻不问。儿童随意地玩没有教师参与,没有教师指导, 游戏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 2. 传统教育目的观和学习观的影响。 传统教育目的观认为, 教育目的是获得人类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传统的学习观认为, 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严厉认真的从书本上获得知识经验的活动。这使得游戏成了服务于某一个活动的工具, 从而成为集体教学的附庸。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 过多考虑教的因素, 忽视儿童的爱好和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过于求全, 希望每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成某一目的和水平, 忽视儿童的发明性和自主性。儿童在教师的“ 精心”安排下机械地悲观模仿。 三、提高游戏教育的应对策略。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儿童的学习重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佳的课堂。幼儿园不应当把游戏、平常生活、教学并列为幼儿园教育的途径,这是传统“ 三中心论”教学观的反映。幼儿园也不应使得游戏仅仅停留在教学手段的层面,成为教学游戏。幼儿园的游戏教学应是将游戏的机制引入教学的结果,它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朴相加, 而是在游戏与学习的联结点上, 将游戏与学习统一起来。 (一)发明良好的游戏环境, 激发儿童的活动爱好 一方面, 拓展、保证儿童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在走廊的墙壁上和活动室里布置出一个个主题角,划提成一个个区域, 尽也许运用一切可运用的地方开辟成活动区, 为儿童的游戏提供足够的空间。天天有一定的时间让儿童参与自主性区域游戏、户外游戏、角色游戏等。通过游戏, 让儿童与人和物互相作用, 充足体现儿童的自主、自娱、自创性, 以激发他们的活动爱好, 并在不知不觉中“增进健康、养成习惯、发展能力、获得经验”。 另一方面,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孩子互动、交往,必须“发明性地开展工作”。作为老师, 应坚持以爱为先, 热爱与尊重每一个儿童, 有时是他们游戏中的伙伴, 和他们共同嬉戏玩耍; 有时是他们活动中的引导者。 每个儿童都有爱的需要, 这如同草木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同样。陈鹤琴提出“学做人”的大目的,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惜他的天真烂漫。”有时老师更像一位妈妈, 用自己和蔼的笑脸、亲切的话语、鼓励欣赏的神态, 用一颗慈母般的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 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恋感和信任感。 (二)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良师益友,它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应当明确“ 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历来就不是纯粹的‘ 自然’ 的活动, 而是负载着一定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教学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具有促进儿童生理发展、情感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多种功能, 并且还具有生成课程的功能。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形成“ 预设课程”的同时, 随时以儿童游戏为中心线索重新建构课程, 将儿童游戏中出现的预设课程范围之外的内容随时补充进游戏教学中。无论个性还是才智,都要通过孩子自身的行动得以实现,遵从孩子意愿,强调游戏和富于刺激性的环境,及时充足发掘孩子潜能,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对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教学原则中提出了“教学游戏化”。他说: 教学游戏化是以“做”为中心的, 也就是“做中教,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的教学运用。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所以在教学中, 我总是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