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工作总结一 我们教研组以“以人为本,以人的进展为本”为主题,以“自由是学习的形式,自主是学习的归宿”为课题,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进行教育教学的讨论活动。回顾本学年教研工作如下: 一、领悟课程标准实施课题方案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因此,只要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就能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欢乐。我们反复品读了新课程的性质、基本概念、设计思路及教材的编排,确立了课题讨论的主题:自由是学习的形式,自主是学习的归宿。并围绕主题,拟订讨论活动的方案: 每位老师上好一堂“三优课”,共同讨论教材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共同剖析得与失。 要求老师互听随堂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仔细写好教学心得、案例分析与反思及教学经验总结等。 对每位老师进行一月一次的备课考核,每周进行备课课、说课和议课等讨论活动,集思广益,使讨论活动进一步得到深化。 二、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这是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新的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教材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主动参加,才能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发挥同伴的合作交互作用,通过师与生,师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与应答,共创共生、求异创新。我们要求每位老师处理教材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室内及教材,而是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注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视为素材库、信息源,或是知识探究的起点,由此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教《心中的110》时,首先,我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本校或者社会有没有儿童、少年因警惕性不高而上当受骗的事例,有没有儿童少年迷恋游戏机、网吧而影响学习、生活甚至被骗,被拐,被勒索,被损害的事例。做好课前相应的准备,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情共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老师将课程内容变成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将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利用学科整合,通过丰富的体验和表现,培育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实施赏识教育探究评价方法 新教材呼唤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焕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采纳赏识教育能创设这种氛围,因为赏识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表扬和鼓舞。我们要求每位老师从以下几个层次去操作: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制造环境,以指明学生的进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在生活课中,实施赏识教育:我们“定环境,找感觉”,时时处处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行”,让学生找到好的感觉。 评价工作是课改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活动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我们应该用进展的眼光看待今日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正确的引导下,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别人,学会做人的道理。在评价过程中,实行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杜绝学生校内校外表现的差异,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目的。具体操作: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注意分清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注重被评价者的起点和进展过程,提供多层次评价,重视家长评价。让家长参加学生的日常评价。客观真实、全面的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老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步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四、注重师德修养增强人格效应 老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是学生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老师的人格效应。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研组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我校品社教研组以推动“二期课改”和“两纲”教育为中心,围绕着“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的课题讨论,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从培训、实施到讨论,形成了“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提高了本校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积极参加学科培训,提高德育课程意识。 本学期,教研组继续组织全校品社老师仔细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让每位老师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及“两纲”推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针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推广,积极组织参加了市区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让老师进一步更新了理念,明确了教材的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老师们在人文素养和教学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积极投入校本研修,突出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校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选派了相对稳定的老师组建了品社教研组,由副校长直接深化,以德育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专职老师为骨干,进一步法律规范了教研组活动。一学期来,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以案例探讨为形式 教研组针对部分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学失效性的现象,分不同年级选取了一些案例,组织老师对课堂中“小组合作”“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了研讨和沟通,总结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措施,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2、以听课评课为途径 教研组以老师的公开课、展示课为重点,组织老师们听课,评课,各抒己见,要求每位老师都能就课堂上的某一环节发表自己的点评和看法,帮助执教老师完善教学设计,同时也让教研活动成为人人可以发表见解的讲台,本学期,教研组还利用全员培训的机会,组织老师们共同观看了网上的优质课,每位老师均完成了评课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气氛,并在教研活动中,让老师们有所思,有所得。 3、以课题讨论为抓手 本学期,教研组以《以教学生活化提高品社课课堂实效性》的论文结束了对品社学科教学生活化讨论的课题,获得了学校科研成果的二等奖,又提出了《构建品社学科生成性课堂讨论》的新课题,课题组成员正在有步骤地开展讨论,并在日常教学中,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以骨干老师为引领 本学期,学校选派了骨干老师参加了市“两纲”高级研修班,并根据“两纲”推动的新动向、新理念来指导老师教学;骨干、专职老师也能积极参加到各年级的集体备课中,就一些热点、焦点提出有效的建议,为兼职老师提供帮助。以点带面,带动了老师一起改进教法,讨论学法。 5、以市区竞赛为契机 我校教研组在本学期中,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以竞赛为契机,深化教研,大家出谋划策,共同努力,使得参赛老师获益匪浅,参加老师收获不小。我校老师也在竞赛中赛出了精彩,获得了黄浦区教学案例评比的优秀奖,教学课件评比的优秀奖。 三、积极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德育课程资源 本校教研组在进行案例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