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12.19授课教师:蒋冬梅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 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 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 并能够 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 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 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 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这既让学生加 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 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培 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 它是突出新的理 念, 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 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 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 通过实验教 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确立、 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 度。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 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 应通过本节课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初步培 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六、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盐水、 小石块、烧杯、细线、滴管 八、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一) 、复习回顾 教师: 密度公式是什么? (二) 、引导过渡 问题: 1、怎样才能测定密度的大小? 2、用什么测量物质的质量? 3、怎样测量物质的体积? (1)形状规则的物体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学生: ρ=m/v 学生思考并回答: 1、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用天平 3、 (1)用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测量,并用体积公式进行运算。 (2)学生讨论: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放入水中 复习回顾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本节课测量密度做准备, 强调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二 新 课 讲 授 教师展示——量筒 量筒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讲解: (1)用途:用来测液体或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形状:见实物 (3)观察: 量程、分度值 单位:ml1ml=1cm3 (4)读数: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体凹面,展示实物图像。 今天,我们重点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2、测量盐水的密度。 学生观察: 量程、分度值 单位:ml1ml=1cm3 学生检查桌面上的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培养观察、总结、分析能力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三 思 考 与 讨 论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与分析: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测量盐水的密度 两组实验的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实验设计思路,并说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让学生共同探讨测量密度的方法,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 能力 学生展示讨论方案 测量固体(小石块)的密度: (一)讨论:如何用水来测小石块的体积? (二)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2; 4.石块的体积 V=V2- V1; 5.根据公式 p=m/v 计算石块的密度。 (三)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先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出水面刻度 V1,再把小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上升到 的刻度 V2,小石块的体积: V= V2 -V1 学生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 “排水法” 强调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适量”含义: 1.能淹没小石块 2.水面上升不能超过量程 学习多种测量方案,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 课堂提问 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 先测质量,因为先测体积,物体上沾有水,测量的质量偏大,结果不准确。 引发学生思考,为下面分析误差做铺垫 学生展示讨论方案 测量液体(盐水)密度的测量: 讨论:如何测出盐水的质量? 实验步骤: 方案 1: (1)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3)盐水的质量 m= m2-m1; (4)把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5)利用公式计算 p=m /v。 方案 2: (1)调节天平;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4)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m1-m2; (5)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 (6)根据公式ρ=m/v 计算盐水的密度。 学生认真听取别的组的实验方案 学习多种测量方案,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 课堂提问 测量液体时采用方案一存在什么问题? 2.测量液体密度时采用什么方案更好? 1.烧杯内有水残留,导致量筒中体积减少,根据公式 ρ=m/v,质量是真实质量,体积比真实 值减少,测出来的密度比实际要大 2.第二种方案 四 学生动手实验 提示学生操作要领 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 天平的使用 量筒、滴管等实验器材的规范使用 巡视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和出现的其他情况,并予以指导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1.测小石块的密度; 2.测量盐水的密度。 使学生掌握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方法 五 交 流 与 讨 论 1.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 2.交流各组实验结果(投影展示) 提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为什么大家测量出得结果会不一样? 学生简要说出自己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 有误差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六 分 析 与 总 结 误差的来源在哪里? 学生分析: 操作和读数的过程中 1.引导学生找到误差的根源;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七 课堂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巩固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思考题 1.如何测量石蜡的密度? 2.你进行实验的最佳方案? 密度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为下一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做铺垫 板书设计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ρ=m/v 3.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小石块、细线、滴管 4.步骤: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