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消化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消化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 肠(盲肠、阑尾、 系统结肠、直肠和肛管) 。其中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 以下称为下消化道。 组成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口腔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 第一节第一节消化管消化管 一、口腔(oral cavity) : 1、界限: 1)前壁:唇(人中、唇红) 2)后壁:咽峡 3)上壁:腭硬腭 软腭:腭帆、腭垂、腭舌弓、腭咽弓 4)侧壁:颊(有腮腺管开口) 5)下壁:口腔底 分部: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 咽的分界。 2、牙齿(teeth) 1)分部: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 2)组成: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4)牙的种类和排列:第一套牙称乳牙 20 个,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 三类。第二套牙称恒牙共 32 个,可分为切牙、尖 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 5)牙式:临床上为了记录牙的位置,常以被检查者的方位为准,以“+” 记号划分上、下颌及左右半,共 4 区,并以罗马数字Ⅰ~Ⅴ标 示乳牙,用阿拉伯数字 1~8 标示恒牙。 Ⅳ 表示右下颌第一磨牙6表示左上颌第一恒磨牙 乳 中 切乳 侧 切乳尖牙第 一 乳 磨第二乳磨牙上 牙牙牙颌 右左 ⅠⅡⅢⅣⅤ下 颌 乳牙的名称和符号 中侧切尖第一前第二前第一第 二第三 切牙牙磨 牙磨 牙磨牙磨牙磨牙上颌 右左 牙 12345678下颌 恒牙的名称和符号 3、舌(tongue) 1)分部:分为舌体和舌根,舌体前端称为舌尖。 2)舌乳头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叶状乳头:含味蕾。 3)舌肌:舌内肌 舌外肌:颏舌肌,两侧同时收缩,舌向前下,一侧瘫痪,舌 尖偏向患侧。 4)舌下面: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 4、口腔腺 名称位置形态开口 腮腺浅部:外耳道下三 角 楔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对的 方形颊粘膜 深部:下颌支后 内 下 颌 下下颌下三角内椭圆形舌下阜 腺 舌下腺舌下襞深面叶状小管:舌下襞大管:舌 下阜 二、咽(pharynx) 1、位置:颅底至第六颈椎体下缘,颈椎椎体的前方 2、形态:上宽下窄、漏斗状的肌性管道。 3、 分部: 以腭帆后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 分为鼻咽、 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 体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称咽隐 窝,是鼻咽癌好发部位。 2)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 咽淋巴环: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存在有咽 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 环,具有防御功能。 3)喉咽部:梨状隐窝,异物易存留。 三、食管(esophagus)上端在第 6 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在约平第 11 胸 椎高度,于中线左侧,与胃的贲门相接。 1、分部: 1)颈部T6 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气管后方,长约 5cm 2)胸部胸骨静脉切迹至膈的食管裂孔,长约 18~20 cm 3)腹部膈的食管裂孔与贲门之间,长 1~2cm。 2、狭窄:在形态上食管最重要的特点是有 3 处生理性狭窄 狭窄的次序狭窄的位置距中切牙的距离 距鼻前孔的距离 第一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15cm 20cm 第二狭窄在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的左前方处25cm 30cm 第三狭窄在穿膈的食管裂孔处40cm 45cm 意义: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亦是食管肿瘤的好发部位。 四、胃(stomach/gaster) 1、形态: 两口入口:贲门,上接食管 出口:幽门,下接十二指肠 两缘上缘:胃小弯,凹向右上,最低点称角切迹 下缘:胃大弯,凸向左下,食管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称贲门 切迹。 两壁前壁 后壁 贲门部 2、分部胃底 胃体 幽门部(胃窦)幽门窦: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 的好发部位。 幽门管 3、位置: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4、构造: 1)粘膜:幽门处的粘膜形成环状的皱襞,称幽门瓣。 2)粘膜下层 3)肌层:内斜、中环、外纵,环层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 4)外膜:浆膜 五、 小肠 (smallintestine) : 长约 5~7 米, 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1、 十二指肠 (duodenum) : 全长约 25cm, 大部分位于腹腔上部, 紧贴腹后壁。 全部围成“C”字形包绕胰头,分为以下 4 部 分 1) 上部: 位于第 1 腰椎平面正中线右侧, 与降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壶腹 (十二指肠球) : 十二指肠上部近侧与幽门相连的一 段,肠壁薄,粘膜光滑平坦,无环状襞,称为~,是溃疡的好发 部位。 2)降部:垂直下行与第 1~3 腰椎体和胰头的右侧,中份后内侧壁上有十 二指肠纵襞, 纵襞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 为肝胰壶腹的开口。 3)水平部:平T3 平面横过下腔静脉和第 3 腰椎体的前方,前面有肠系膜 上动脉和静脉通过。 4)升部:斜向左上至第 2 腰椎体左侧,与空肠转折处形成的弯曲称十二 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ligament) :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 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2、空肠(jejunum)和回肠(ileum)鉴别点: 名称 空肠 位置 近侧 管径管壁 较粗较厚 淋巴滤泡 孤立淋巴滤 粘膜环状 襞 高而密 血液供 应 丰富 回肠 2/5 远侧 3/5 较细较薄 泡 集合淋巴滤 泡 低而疏不丰富 六、大肠(largeintestine)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5 部分。 腹部手术中,鉴别大、小肠主要依赖大肠的下述3 个特征(直肠、肛管和阑 尾除外) :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 1、盲肠(cecum) :是大肠的起始部,左侧接回肠,上接升结肠,以回盲瓣与 升结肠和回肠为界,一般位于右髂窝内。 2、阑尾(vermiappendix): 1)位置:一般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甚大,以回肠后位和盲 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 寻找阑尾的最可靠的方法:沿盲肠表面的结肠带向下追踪。 2)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1) 麦氏点 (McBurney 点) :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 外 1/3 交点处。 2)兰氏点(Lanz 点)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右、中 1/3 交点处。 3、结肠(colon)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 骶椎平面连接直肠。分为升 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4 部分。 4、直肠(rectum) 1)位置:在第 3 骶椎前方起自乙状结肠,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终 于盆膈平面。 2)弯曲:矢状位上 2 个:直肠骶曲和直肠会阴曲 冠状位上 3 个:中间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 3)直肠横襞(Houston 瓣) :直肠壁上常有 2~3 片由环层肌和粘膜形 成的半月状皱襞,称为~,其中一个大 而恒定的横襞存在于直肠的右前壁上, 距肛门约 7cm,可作为直肠镜检时的标 志。 直肠壶腹:直肠下段扩大,称为~。 5、肛管(anal canal) 1)肛管内主要结构: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