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GB12719
(GB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 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1.2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 是制订勘探设计、工 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2引用标准引用标准 GB 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 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J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 3总则总则 3.13.1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3.1.13.1.1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 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 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3.1.2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 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3.1.3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 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3.2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 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 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 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 结合矿产普查进行, 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 地区, 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 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 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 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3.3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 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3.43.4已确定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 通过详查工作满足矿山总体建设规划需 要, 但矿区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矿山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时,应超前 进行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53.5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区, 如确需立项建设的矿山,而勘探 阶段的工作程度又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实际需要,针对主 要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63.6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在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 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作出评价。 3.73.7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 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 山安全, 连续生产,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对附近水源地和地质环境 的可能影响。 3.83.8扩大延深勘探的矿区, 应充分利用已有勘探报告和矿山生产中的资料, 对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 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探。 3.93.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应与矿产地质勘探紧密 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 手段进行。 3.103.10各矿种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基本要求以 本规范为准,各矿种可依其特点,在矿种规范中制订相应要求,与本规范配套使 用。 4 4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矿区水文地质勘探 4.14.1勘探类型划分 4.1.14.1.1根据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容水空间特征,将充水矿床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孔隙充水矿床; 第二类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裂隙充水矿床; 第三类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简称岩溶充水矿床。 本类可按岩溶形态划分为三个亚类: 第一亚类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第二亚类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第三亚类以暗河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4.1.24.1.2各类充水矿床按矿体(或层,下同)与主要充水含水层的空间关系,充水 方式分为: 直接充水的矿床: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破坏厚度),与矿体 直接接触,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顶板间接充水的矿床: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冒落带之上,矿层与主 要充水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注)或弱透水层,地下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导水裂隙 带或弱透水层进入矿坑。 底板间接充水的矿床: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位于矿层之下,矿层与主要充水 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或弱透水层。承压水通过底板薄弱地段、构造破碎带、弱透 水层或导水的岩溶陷落柱进入矿坊 注:一般将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 0.001L/s·m 的岩层视为隔水层。 4.1.34.1.3根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 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 水性、 第四系覆盖情况以及水文地质边界的复杂程度,将各类充水矿床勘探的复 杂程度划分为三型: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 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 矿体虽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 造破碎带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很少或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 单。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 形有自然排水条件,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 条件好; 或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构成矿床的主要 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层、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 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 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 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并具较高水压;构造破碎带发育,导水性 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疏干排水有产生大 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4.24.2探程度要求 4.2.14.2.1一般要求 4.2.1.14.2.1.1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详细查 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对矿区的补给关系,主要进 水通道及其渗透性。 4.2.1.24.2.1.2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条件, 含水层的富水性,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着重查明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 富水性、渗透性、水位、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迳流场的基本特征, 确定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4.2.1.34.2.1.3详细查明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的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 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风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 水层以及地表水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