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仁沱小学:余 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在老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还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好的进展,这是值得我们广阔老师深化思考的问题。 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老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老师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者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认真琢磨,深化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讨论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的最佳落脚点,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 1、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才能统观全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进展起来的。所以,老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顾后,将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搭桥;学后面的知识又能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前面的知识。假如老师没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内容零敲碎打,分成许多部分独立地去教学。这样不仅教起来费劲,费时间,学生学起来也不好懂,难以记忆,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进展学生的智力。因此,能不能系统地掌握教材,有没有统观全局的思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怎样钻研才能系统掌握教材,又能统观全局呢?我的建议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进行教学。如:单位“1“这个概念,不仅对分数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在以后全部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必须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彻底理解,这样,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就不会感觉理解困难,很明显,单位“1“是贯穿分数、百分数这部分教材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分数部分教学一开始就要紧紧地抓住它,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位“1”的意义。第二,讨论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数再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分数初步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必须对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进行分析,从而,才能对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进行升华、拓展,展示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如: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解答方法跟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与相遇问题进行比较、发现,这样对学生理解工程问题是有帮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识引申变化的情况,掌握教材的深度。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透彻地理解,灵活地运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讨论引申的练习题,但不要超越编者的意图,掌握教材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所学的知识难度,加深钻研,细心琢磨教学目标,就不能偏离教材的要求,盲目地加大题目的难度,甚至搞题海战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也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2、只有老师理解得深,才能深化浅出 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授业和解惑,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对疑难问题是否清楚,主要是看老师对知识是否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了。因此老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一番认真的讨论、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化浅出,如:在四年级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学会弄懂,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1)为什么一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一变,小数的值就变了呢?(2)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呢?(3)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了呢?(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一位,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什么是十倍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假如课前老师对这部分教材做了讨论,理解得比较透彻,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化浅出,点拨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只有领悟了编者的意图,才能重点突出 在教学中,老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准备题和例题进行分析、讨论,努力理解编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分清例题的主次再确定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最佳结合点如何在开篇的教学情境中体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通过对教材的讨论、分析,领悟意图,如何运用最佳情境进行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几年来,教学研训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只有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认真地讨论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透彻地理解编教材编者的意图,那么他们在教学时,就能从教材的全局出发,重点突出,深化浅出,教学效果一定会好的。 二、改进教法、注重学生进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老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化讨论,摸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落脚点难以找到,这样更需要老师在教学时讲究教法、讨论学法.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级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但也有几条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规律,以下几条仅供借鉴: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系统性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联系密切,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深化和进展;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上提问、发现,把难点化成几个小问题,顺利过度到新知。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节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在具体的实例中,找出百分数的话题,教学时,可让学生先汇报提出有关百分数内容的问题,老师适时引出问题,巧设悬念,探究新知,学生感到新知不新,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学难点。 2、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识,并逐步进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充分制造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究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讨论沟通,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3、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日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日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