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案1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案1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信息时代语言文字传播的新现象,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针 对不同媒介,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具体情境下的语言 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 过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学习辨识媒介信息,了 解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 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要点等,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与审美能 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 养。 教学重点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 ,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介带来的信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 判断的习惯,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海量的信息。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关于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 一、课前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有关“获取科技信息的习惯”的调查,根据 调查表得出结论 1.身边的人信息获取的途径有哪些,并思考获取信息方式的不同对生活的影响。 2.研究调查可采用的基本方法: 资料查询法:进行网络查询或者图书报纸查询。 问卷调查法:向一些人发放问卷调查表,请他们进行试填。 统计法:在了解数据后,进行总结归纳。 二、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过程,并得出结论 展示示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生活中我们信息的传递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无时无刻不再接 收新的信息。我们组就“获取科技信息的习惯”,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活动。这是我们组 制订的调查表: 随机抽取的100人中有48人为男性,52人为女性,其年龄大致均匀地分布在10- 50岁之间。这些人中有14人是专业技术人员,10人为公司管理人员,30人为公司企业职工 ,22个学生,4名教师,8名医生,12人从事其他职业。 调查结果显示,在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上,通过电视来获取信息的有87.5%,通过报纸来 获取信息的有59.12%,通过与人交谈来获取信息的有42.98%,通过因特网来获取信息的有 26.61%,通过广播来获取信息的有24.58%,通过一般杂志来获取信息的有12.2%,通过图 书来获取信息的有11.88%,通过科学期刊来获取信息的有10.48%。 结论: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趋于多元化,其中,从电视、报纸、与人交谈等渠道 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较大,而从一般杂志、图书、科学期刊等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较 小。 活动二:探究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 1.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⑴报纸:①发行面广,覆盖面宽。②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③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 强。④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接收信息。⑤信息容量大,选择方便。 ⑵电视:①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②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③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接受。④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⑤费用昂贵, 制作成本较高。 ⑶广播①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快,时效性强。②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由于广播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收音机就可以收听。③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④制 作简便,成本低。⑤接收方便。 ⑷因特网:①多种传播符号组合,表现形式丰富。②信息丰富,资源共享。③网上信息可 随时更新,时效性强。④实现信息双向传播,建立传受平等的新型传播模式。⑤信息选取 由“推”到“拉”,便于搜索查询。⑥网上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发布,信息之间关联性高 。⑦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请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示例:通过网络。网络具有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及密集性等特点。网络在尺寸之内可 以用动画、flash、用游戏方式,在形式上可以在线收听、收看、试玩、调查等等,可以集 各种传统媒体的精华。而且网络科技信息密集性,可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 活动三: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一、知识导航 1.什么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 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信息化时代按照托夫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2 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 开发知识。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 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 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2.什么是媒介:广义的媒介是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 关系的物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在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在当代 社会,一般而言,媒介指机械印刷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和国际互联网等,它们都 是用以向大众传播消息或影响大众意见的大众传播工具,都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3.四大媒介的传播特点 ⑴报刊:优点: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权威性较高;具有保存价值。缺点:在内容上众 口难调;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 ⑵广播:优点: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信息传播方便灵活, 声情并茂。缺点:对于需要表现外在形象的产品,广播媒介难以适应;信息转瞬即逝,不易 存查。 ⑶电视:优点: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所接受。缺点: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 ⑷网络:网络具有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及密集性等四大特点。网友的交互性:比如在 网上参与活动,发奖,征集发言等等。持久性:网友对网络有惯性,任何一个好的内容都可能 吸引一帮人跟着走。形式的多元化:网络在尺寸之内可以用动画、flash、用游戏方式,在 形式上可以在线收听、收看、试玩、调查等等,可以集各种传统媒体的精华。信息密集性: 这是网络最早被大众认可的作用和意义,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获得最大的网友群。 4.媒介环境:指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状态,而是人们用神话传说 、语言文字、历史故事、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社会舆论、虚构作品和新闻报道等建构的 一种社会环境,我们的思维、感觉等,都离不开这种环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个环境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这个社会环境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 “媒介环境”,我们的思维、感觉等一刻也离不开这个“媒介环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 情况说说自己对“媒介环境”的认识。 示例:我们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应该做的;而偷盗抢劫、贪 污受贿、杀人放火等是令人不齿的行为,是不该做的,这都得益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习俗、社 会舆论、法律道德规则等“媒介环境”。我们的思维和感觉时刻受到“媒介环境”的影响 ,它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成为这个社会中的“好人”。 二、课堂活动 1.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