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尊奉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
从尊奉黄老之学到从尊奉黄老之学到 “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八讲 姓名:蒋亦悦 学号:5100309864 班级:F1003031 摘要:摘要:时至今日,孔子仍是中华学术的代表,被尊为万世师表。儒家的崛起虽然是在春秋战 国时期,但是它正在走入历史舞台的中央却是在多年后的西汉的武帝年间。 那时,一位名叫 董仲舒的学者振臂一呼,给了儒家最尊崇的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的黄老之学 到武帝时期儒术的崛起, 期间风云变换,主导的有历史的轴轮, 有一位位举足轻重人物的影 响,也有上帝之手的助推。 关键词:关键词:黄老之学 独尊儒术 董仲舒 汲黯 汉武帝 窦太后 一、黄老之学一、黄老之学 (一)(一) 何为黄老之学?何为黄老之学? 黄老学说是先秦道家的一个派别。 “黄” ,指传说中的黄帝, “老” ,指春秋末期的老 子;尊黄帝、老子为学派的创始者,以“黄老之言”为学派的指导思想的黄老学说可以 说是战国时期中期以后形成的一个道家老子思想的支派。 但是,在先秦著作中没有“黄 老”这个名称,黄老并称是汉代人的说法。 我们对于这个学派的了解最早只能从司马谈 的《论六家之要旨》对于黄老学说的评述、以及《史记》的零星记载。还有《汉书·艺 文志》的《诸子略》 、 《兵书略》 、 《数术略》和《方技略》中托名黄帝的著作,但这些著 作后来除医书《黄帝内经》尚存外都已失传。所以我们只能从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的零 星记载中了解这一学说。1973 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 有《经法》 、 《十六经》 、 《称》 、 《道原》四篇古佚书,大约在西汉惠帝至文帝初年抄写完 成,内容互有联系组成一个完整体系是我们现在了解战国黄老学派的主要著作。 从以上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黄老学说最初流行于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 兴盛于西 汉。 《史记》记载一些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如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大都“学本黄老” , 可见黄老学说源于道家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 但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 实为道家和 法家思想结合。 黄老学说既讲道德,又主刑名; 既尚无为,又崇法治; 既以为 “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 ,又强调“道生法”,要求统治者“虚静谨听,以法为符”,不受任何干扰, 一切均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阳、儒、法、名各 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黄老一派学者抬出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相配, 以抬高本派地位,故称“黄老学派” 。其主流思想,则被称为“黄老学说” 。 (二)(二) 汉初黄老之学的盛行及主要人物汉初黄老之学的盛行及主要人物 秦汉之际,经历了战国战乱,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 社会经济凋敞,由 于多年战争的影响,国家贫穷,百姓贫穷, 导致必须要休养生息,否则国家的体制很难 得以维持。然而主张“清净自定” 的黄老学说非常适应当时的环境和统治者的需求, 符 合一个国家当时的状况,所以在百家的学术中得以显现,并成为盛行一时的学派。 在开国初期, 整个大汉王朝的经济状况都不容乐观, 多年的战争以及秦时的重劳役, 使得国家的财政状况入不敷出, 更不要提什么治学等方面了。 当时的窘境是难以想象的, 当初楚汉战争时期项羽出行的车辆已经是牛车而不是寻常意义上的马车, 如此可见一斑。 再讲讲黄老之学,多讲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但又不妨法令的施行, 是道家与法家的结 合。黄老之学在政治中可以说是一个平易的手段, 既不是法家那般铁腕, 也不似道家那 般怯懦。当然在西汉之初,黄老之学的支持者可谓是前赴后继的,前有曹参。曹参是刘 邦帐中的“核心”人物,在萧何死后,属于一个中坚力量,拜为汉相。在这之前的几元 谋士,不能说是完全的黄老之学者,也不是全然的反对,多少算一个敬仰者。曹参着眼 于社会的安定、政治制度的安定以及人事的安定, 依然是遵行老子思想的清静无为。 曹 参之后,根据《史记》记载文帝、景帝及窦太后都尊奉黄老之学。不得不特别强调一下 窦氏,她影响三朝,可以说是对于汉初政治有着不小影响的人。 文帝时的皇后,景帝时 的太后,至武帝时的太皇太后, 她一直处于权力的中心。 以她外戚以及本身对于皇帝的 影响来达到一个对于政治深重影响的目的。 其实说, 汉初对于黄老之学信奉的人几乎囊 括了所有我们所知的汉初权臣,如陈平、田叔、司马季主、司马谈、刘德、杨王孙、邓 章等人 (三)(三) 黄老之学的影响黄老之学的影响 黄老之学对于一个汉王朝最深重的影响莫过于国库的丰盈和藏富于民。 汉时的徭役, 税收都有所下降。特别在田税方面,由秦时的十分税一,改到了刘邦时期的十五税一, 与民休息,在后几朝更是改到了三十税一,并以此为汉代税率,永不加赋。 “轻徭役” 等制度让民众一下子摆脱秦时重徭役, 严酷刑的政治重压, 让民众安养生息。 据史料记 载,文景时期的库房中束钱的麻绳都已腐烂,而钱未用。可见当时的社会富足。 二、二、 儒家的风生水起儒家的风生水起 (一)(一) 出现端倪出现端倪 众所周知,儒术的正式提出是在武帝时期, 但要论初现端倪, 可就要追溯到文景时 期了。首先在面对诸侯王的问题上, 儒家和黄老学派就起了不小的争执。 因为社会都富 足了,诸侯的分封地也变得财大力大, 再有诸侯王和大商人勾结, 便有隐隐不将皇权放 在眼中之势。黄老之学的支持者如周勃灌婴等人就认为诸侯应任其发展, 无为而治,二 对于反对他们的儒家学说支持者不断以打击排挤等方法使他们远离决策层。 当时的儒家 学者如贾谊就郁郁不得志, 晁错也因直言削藩而腰斩于市。 但不可否认的是, 他们在那 个时候发出了属于儒家学说的一个声音, 也让儒家的思想走到了台前, 饶是引起了七王 之乱,可不能否认晁错削藩的意义所在。 另一个就是汉景帝时, 位居博士的齐儒者辕固 生与黄老派学者黄生关于汤武是否受命的是非问题在汉景帝面前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不 同的学派站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立场上, 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大汉的江山, 他们的争辩于政 治的通知是有利无害的。 (二)(二) 独尊儒术背后的主要人物独尊儒术背后的主要人物 前有轩辕生的“家人言尔” ,后有赵绾、王臧的“请勿奏事太皇太后”,儒家的学者 在汉初时期的不受待见。 可是经历了富庶之后, 文化上也会有所提升, 或者说是有所改 变, 因为单纯的休养生息已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政治需求, 富庶会带来政治上渴求权力 的更甚,一味的无为而治也许会为之后的天下埋下伏笔,如同七王之乱。 此处就举两为对于儒术来说举足轻重的人物:董仲舒与汲黯。 “汉兴, 承秦灭学之后, 景武之世, 董仲舒治 《公羊春秋》 , 始推阴阳, 为儒者宗。 ” 他的学术立足现实, 讲学术和政治密切联系起来, 实现了以儒家为主的新的思想上的大 融合。他是一个集大成者,将儒家的学说进行改编,汇总各家的精华, 将儒学变得更加 适合当时的社会,适合皇权的统治。如果说他推崇的儒术, 不如说他推崇的是他自己的 儒术,集百家所长会与一隅,那样的统治手段。不过,他终归是以儒家为本,推行孔孟 之道,是儒家走向历史舞台的最终推手。 生活在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的汲黯, 鲜明反映出从黄老之术到儒术独尊转变过程中 的变化。在治政之策上,他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且行之有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