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计划10篇精选优秀文章
《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一): 公司人才培养计划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 名 08 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 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到达 最大化发挥,工作潜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透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展现员 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 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透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到达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透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 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潜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 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思考员工的 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二): 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 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 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 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 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 个企业开展紧密型 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 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 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 2 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 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 例到达 50%(或者 1200 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 人以上;高级 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到达30%(或者 800 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 人 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 300 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 培训 200 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透过校企合作着 力提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潜力,确保高级工、技师 (预备技师)考评合格率 80%以上, 对口就业率 90%以上,用人企业认可满意度80%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 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 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 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带给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用心为平台建设带给人才需 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带给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带给毕业生就业信息, 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取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 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 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 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构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资料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 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资料、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 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 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 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 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取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 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潜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 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 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 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 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 代表要占必须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 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 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 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 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 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资料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 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 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 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 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 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 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 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