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复习1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2
20222022 届高考复习届高考复习 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2 2)) 真题:真题: 试卷试卷 2020 新高考Ⅰ卷 2020 年Ⅰ卷 2020 年Ⅱ卷 2020 年Ⅲ卷 2019 年Ⅰ卷 2019 年Ⅱ卷 2019 年Ⅲ卷 2018 年Ⅰ卷 2018 年Ⅱ卷 2018 年Ⅲ卷 2017 年Ⅰ卷 2017 年Ⅱ卷 2017 年Ⅲ卷 2016 年Ⅰ卷 2016 年Ⅱ卷 2016 年Ⅲ卷 2015 年Ⅰ卷 2015 年Ⅱ卷 2014 年Ⅰ卷 2014 年Ⅱ卷 2013 年Ⅰ卷 2013 年Ⅱ卷 汤一介《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振甫《谈谈》 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袁梦倩《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 私边界》 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 候正义为视角》 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陆邵明《留住乡愁》 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格非《塞壬的歌声》 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王晓旭《美的奥秘》 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李学勤《的年代》 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 上的深层含义》 作家作品作家作品主题主题 文艺 文学 文艺 文化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 与隐私权与隐私权 城市建设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历史 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 文化 文学 文学与历史 历史 艺术 艺术 历史 文化 文化 分值分值 1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 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包括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政论文、杂文、评论 等。阅读此类文本要先提取其观点观点,然后弄清楚材料材料与观点、论证方法方法与结构结构等关系,进而全面处理信息。 本知识点在全国卷是必考内容,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3 *3=9 ) ,以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文中筛选整合文中 的信息的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主要设题角度。 做题步骤做题步骤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不管哪种形式的文章,通读全文一定是解答问题的前提。对论述类文本而言,通读全文就是明确论述对象、 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结构结构(段落层次) 。 阅读方法阅读方法: 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 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考查。 因此,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即可答题。为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位一体”阅读法“三位一体”阅读法 ——勾画、标注、思考 ①勾画论点和论据,把握论证方法 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一文一个中心论点。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 尾(大多有“所以” “总而言之” “总之” “因此” “归根结底” “: ”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总结性的词语) ;有时在文章中间(比较 少见) ;有时标题就全文论点。 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可行性的依据。 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在阅读时, 注意快速把握论据。 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理清结构,把握思路,分析论证过程。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 证等论证方法;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段、分论点之 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之间总分、并列、对照或递进的关系。如:设问句, “另一方面” “诚然” “总而言之” 。 ②标注关键词 类型类型 角度性标志词 阐释阐释 如“ (指的)是” 、 “即” , “为什么” , “怎么样” “如何” “途径之一”等,即使有 时没有这些语句,也可以依据句子、层次、段落等内容来概括 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折、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 结构性标志词 其次、然后、最后”(表次序),“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 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因此、总之、由此看来、综上所述” 等 范围、程度、性质 等的词语 带有明显逻辑关系 “凡是、所有、全、部分、以……为主” , “一定程度上、某种意义上” , “基本 上、已经” “也许、可能” “更加、主要、特别”等 因果关系:导致,使,推动,以防止,之所以……是因为 的句子(关联词)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③思考三类关系:概念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 思考文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句间关系也是高考的命题点) ,段与段的关系。 2.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审清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如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符合”还是“不符合”的,“属于”还是 “不属于”的。 3.准确查找,确定区间 选项的内容大多都来自原文,所以首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对应的语句,要找准确,不可遗漏。有时对应的 语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符合要求,因此要仔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如果不止一处,要进行整 合,使之互相补充。可以借助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书名、专业术语),特殊的标点符号( 《》 、“”) ,数字等 快速找到答案所在区间。 4.对照分析,判断正误 仔细分析选项,包括选项中所用概念或词语的内涵、外延或意义,事物存在的状态(必然、可能) ,条件的 类型(充分、必要、充要) ,程度深浅,范围大小,语义轻重,时间先后,内容的主次等。对比之后,自然会发 现选项与原文的差别。可以采用排除法,将那些明显的或把握大的选项排除掉。如果仍有个别选项拿不准,可以 反复揣摩,与原文反复对比,结合文意文意来判定。 做题原则做题原则:去原文找对应信息!———— 怎么对应? ①如果是文中的原句话,直接对应判断就可以了(但这种情况很少) 。 ②大多数时候不是原句话,可能会删减或增加部分词语,调换词序、语序,改换说法或用别的词语代替,遗 漏、拼凑等,甚至有时候很难对应出原文的哪句话,哪个位置 —— 意对意意对意:把握文章的观点态度。 注意注意:任何一个选项,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都可以从文中找到依据。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比对: ①对比词语词语:指代词(其、它、之) ,范围词(都、所有、人人、部分) ,时间词(已经、正在、将来) ,程 度词(或许、大概、可能、似乎、应该、必定、肯定)…… ②对比关系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承接关系 ③对比依据和结论依据和结论(论点和论据) 常见错误类型常见错误类型 5.5.状态不当状态不当 5.1.5.1.肯定与否定(混淆是非)肯定与否定(混淆是非)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中却予以肯定;或原文已明确肯定了的观点,选项中却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