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串联十掌握生物科学史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学案2340
专题串联专题串联( (十十) )掌握生物科学史掌握生物科学史, ,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一、选择题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 和发展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及细胞学说是由虎克发现及最终建立的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 C、施旺和施莱登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细胞学说 D、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解析:选 D虎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未揭示生物界的多样 性; 魏尔肖提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 补充. 2、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 因是()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④⑤B、②③ C、②⑤D、①④ 解析:选 C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不会溶解膜结构,因为 细胞液可在液泡中稳定存在,①错误;植物细胞因为细胞膜外还有细 胞壁,制备细胞膜需要去除细胞壁,所以制备比较繁琐,②正确;不选 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不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③错误;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细胞膜,但这不是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 细胞膜的原因,④错误; 植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具膜结构,不宜作为制备 细胞膜的材料,⑤正确. 3、下列关于酶本质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 B、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 C、毕希纳通过实验证明了引起发酵的酿酶是蛋白质 D、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解析:选 C首次证明酶是蛋白质的科学家是萨姆纳,而不是毕 希纳.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与卡门的实验和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均应用了同位素标 记法 B、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相当于设置了一组对比实验 C、普利斯特利第一次成功地探知植物生长需要CO 2 D、 萨克斯采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的方法,证明了叶片在光下能产生 淀粉 解析:选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18O 标记水和二 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卡尔文利用同位素 标记法探明 CO 2 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恩格 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是一组对比实验,能用于验证光照与叶绿 体产生氧气的关系(或光照在光合作用发生中的作用); 普利斯特利通 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并没有探知植物生长需要 CO 2; 淀粉遇碘 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萨克斯采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的方法 ,证明了叶 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5、如图分别是萨克斯、鲁宾和卡门、恩格尔曼所做的关于光合 作用的三个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中 A 与 C 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B、图 2 所示实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荧光标记法 C、图 3 所示实验中,好氧细菌分布于光束照射的部位 D、若探究光反应的过程,需要对 H 2O 和 CO2,进行标记并追踪其去 向 解析:选 C图 1 中 A 与 C 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图 2 所示实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图 3 所示实验中,好 氧细菌分布于光束照射的部位; CO 2 是暗反应的原料,探究光反应的过 程,需要对 H 2O 进行标记并追踪其去向. 6、(2018·天津二模)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实验的 叙述,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 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实验 B、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C、模型构建法: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 律 D、假说—演绎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发现 解析: 选 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没有利用该方法;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 验中利用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进行对比,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 利用了高温、适宜温度以及低温三组实验进行对比;DNA 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利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利用了构 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 体上的发现都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部分 DNA 片段进入 R 型菌内 并整合到 R 型菌的 DNA 分子上,使这种 R 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 的 S 型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后的 DNA 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整合到 R 型菌内的 DNA 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C、进入 R 型菌的 DNA 片段上,可能有多个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 D、S 型菌转录的 mRNA 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解析: 选 C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的 DNA 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 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 型菌后的DNA中, 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 50%;整合到 R 型菌内的 DNA 分 子片段,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即一个 DNA 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 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 点,因此进入 R 型菌的 DNA 片段上可能有多个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 S 型菌转录的 mRNA 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而不 是一条. 8、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 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 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O~t 1 时间内噬菌体一定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 C、在t 1~t2 时间内,由于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 亡 D、在t 2~t3 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解析:选 B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代谢 和繁殖,模板是亲代噬菌体的DNA,原料是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 基酸,能量来源于细菌提供的 ATP; 在O~t 1 时间内噬菌体可能已侵入 细菌体内,但没有大量增殖; 在t 1~t2 时间内,由于噬菌体侵入细菌体 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在t 2~t3 时间内被侵染的细菌已裂解,所以噬 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9、(2018·娄底期中)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在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 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 显的平行关系”的假说.下列叙述不符合其观点的是()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解析:选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 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 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